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通过对汶川县三江乡历史文化的调查,发现其境内的盘龙山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风景极其优美,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汉、藏佛教普贤信仰的交汇处,亦是民族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322.
民国川西北民族地区土司承袭仍是事实上的存在。对此,民国学界既否定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又主张改土不急,办理从宜。民国中央政府虽不允土司承袭,但地方政府多行实用主义,授土司区乡保长之职。整个民国时期川西北民族地区土司承袭政策呈现出不系统、不规范,无序化的现象。旧制废除了,但改革土制的正确途径却没有找到。土司仍为世官,土民仍为世民,各屯土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323.
无论是土司制的确立还是废除,都有其客观必然性。20世纪初,发生在康区的“川边改土归流”同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中国封建王朝强化和改革内部统治的必然要求;外国帝国主义对西藏的入侵,以及藏区内部分裂势力的抬头,进一步强化了清政府川边改土归流的决心;而晚清政府对康区多年的经营及其所积累的统治经验则为川边改土归流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4.
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继东汉以私学形式出现萌芽后,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千年断层,至南宋及元代初步兴起.汉代郡县制在贵州的推行,导致了贵州古代学校教育萌芽的产生.南宋经制州(正州)的发展及元代土司制度在贵州的建立,促使贵州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兴起.贵州古代学校教育无不是伴随着中央王朝对贵州统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兴起的.  相似文献   
325.
“马湖蛮”是历史上居住在四川南部金沙江下游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据史料分析可知,“马湖蛮”的名称得名于“马湖江”、“马湖”;“马湖蛮”可能来自古蜀族,后融人彝族、汉族;自汉至明、清,马湖地区与中史政权的联系逐步加深;明末清初“改土归流”,使“马湖蛮”地区土司制度逐渐消亡,而借土司之名仅存的一点少数民族痕迹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26.
对广西忻城土司官族诗人莫震的诗歌作一研究,认为其诗就内容而言,有歌咏田园风光、描写民族风情、遣怀过去等方面,在艺术上有很高的价值,莫震的诗歌为研究忻城土司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27.
藏彝走廊东部边缘地区的四川平武县是典型的藏羌民族边地,此地藏、羌、回等少数民族聚居,自南宋末年出现土司,直到1956年民主改革才彻底废除了土司制度,前后近八百年的土司制,经过新中国的探索与努力,此地又成为"西南最早的自治政府",历史的演变使得此地成为典型的民族边地治理典型。  相似文献   
328.
在绵延数百年的土司统治时代,壮族历史文化资料保存得较为丰富.这些资料于研究壮族历史乃至西南边疆史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故对壮族土司历史文化资料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意义重大.笔者以今红水河流域广西马山县境为中心,就壮族土司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现状及其保护、开发与利用问题进行专门调研,以唤起人们对土司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意识,进而守护好我们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