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32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4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石堤镇老科协副会长、茅土坪村党支部书记魏大云,连获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农村科技致富能人两项殊荣,那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的奖杯和那已成为土家苗乡亮  相似文献   
6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湘西健身类传统体育的内容,开展规模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西土家族健身了传统体育项昏数量较多,开展情况不容乐观,环境改变、资金投入不足和宣传不够是影响土家族健身类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的因素。从而提出在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中开展健身类传统体育项目,将这些项目与当地旅游业结合共同发展.在项目挖掘、整理与开发过程中与当地高校结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3.
李燕 《考试周刊》2014,(39):22-23
地处湘西北的桃源,昔为楚国南郢之邑,历史悠久,"信巫鬼,重淫祀"的记载不绝于缕,"信鬼神、好淫乐"的民风至今尚存,桃源傩戏是迎合反映此种朴素民风的重要载体,并形成一种承载宗教神话的特殊形象诠释,在各重要的历史时期借助厚重的宗教文化和广袤的宗教信仰自由得以契合时代的发展与传承。本文对湘西北桃源傩戏的宗教变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4.
石刻是文献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桂林碑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桂林各种戏曲演出活动的状况,多是通过碑刻中一些只言片语来勾勒其貌:一是凑份集资"醮戏"演出;二是酬神祭祀表演傩戏;三是墟日贸易村民聚戏。这些记录提供了清代桂林戏曲演出活动的珍贵资料,对广西乃至我国戏曲发展的研究具有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65.
李小平  瞿发杰 《教师》2014,(8):91-91
自从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湖南省慈利县赵家岗土家族乡中学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求知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由单一听讲式转变为独学、对学、组学、群学,课堂空前活跃,但也出现了较多的困惑。  相似文献   
66.
因明代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劫掠、破坏社会生产的严峻形势,土家族土兵毅然地参加了抗倭战争。土家族土兵在三年多的抗倭战争中,或与广西俍兵共同抗倭,或独立地参加抗倭,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争的正义性、严格的纪律性、战术的精湛性和器械的独特性,无疑是土家族土兵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王业 《今日教育》2014,(6):50-50
“赶仗”是土家族一种围猎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依据不同捕猎目标进行相应的人员准备和工具准备;二是进行梅山祭祀,让参与“赶仗”的人员得到神的保护;三是进山围猎,依据每一个人的能力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在围猎的过程中获取经验,提升“赶仗”的能力;四是猎物的分配,坚持参与者有份的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68.
茅海波 《档案天地》2014,(12):59-63
正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的固义村,地处武安市西部山区,是一个传奇、神秘的小山村,一个被太行山脉、黄土高坡和青石砌墙包裹着的小山村。这个坐落在南洺河北岸的古老山村,现已享有冀南民俗文化中心的雅称。该村以其悠久的历史,古朴而神秘的民俗文化,传承着一种多姿多彩的原始图腾舞蹈,一种气势恢宏的大型社火活动。这就是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安傩戏。武安傩戏,发源于夏商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早在商代的甲骨  相似文献   
69.
杨福春 《收藏》2006,(5):89-89
原始时代,人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都归结为“鬼”或“怪”在作崇。为惊吓、驱逐恶魔,人们戴起相貌凶恶的面具,口中高呼“傩傩”之声,以惊吓驱逐鬼怪,这种形式约定俗成“傩仪”。  相似文献   
70.
胡用琼 《新闻爱好者》2010,(11):142-143
文化意象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具有隐喻意义的意象,是一个民族长期生活积淀下来的集体无意识,是民族文化的特质。甘茂华的散文突破了风俗风情展示民族精神的视阈,以文化意象为经纬结构全文。折射了土家族民族文化精魂和土家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在现代意识下对民族文化的执著守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