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4篇
科学研究   12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钱存训先生是世界闻名的华裔美籍图书馆学专家,著有大量中国古代书史、印刷史、造纸史方面的著作,培养了一大批海外图书馆界的知名学者,同时,在推动中国图书馆界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纸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世界文明的最重要的宝物。从西汉早期开始,我国就已经能用麻类纤维造纸,结束了用甲骨、钟鼎、竹木简、布帛、石材等书写刻画的时代,为科学  相似文献   
13.
对一张纸的形成,我拥有完整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著名的宣纸原产地度过。村里漫山遍野皆是竹,竹成了村民赖以生存的作物。 造纸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七十二道工序一天天机械重复,伐竹、破竹、捶麻、烧锅、捣浆、捻纸、刷纸、收纸……这是些叔伯婶娘们司空见惯的劳动。  相似文献   
14.
晓星 《广西教育》2008,(10):22-23
一、背景知识 折纸最初是伴随着造纸技术的诞生而发展起来一种艺术形式。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当时质量较好的纸张比较昂贵,但相对于更加昂贵的丝绸与绢来说,还是便宜很多。因此,纸除了用于文字书写之外,还常常在祭祀等礼仪场合代替丝绸与绢做一些祭祀用品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折纸艺术。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在郴州市档案馆查阅1945年日本侵略军入侵资兴的档案时,惊异地发现了一份国民党资兴县政府县长何子伟向湖南省第三区(郴州)专员公署、保安司令部报告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资兴县城的电报以及专员兼司令萧文铎的复电.这两份保存了70年的电报至今仍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两份电报均是用墨笔书写在用树木、楠竹作为原材料,采用土法工艺造纸生产出来的草纸上,纸的大小规格不一.  相似文献   
16.
在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下,中国机器造纸业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艰难起步,历经近70年发展,始终未能建立完善的技术、市场和产业体系,行业发展整体处于落后状态。  相似文献   
17.
“笨蛋”通常指智商不高的人,或是一种脏话、口头禅.不过在古代,称呼一个人为“笨蛋”和智商却毫无关系,“笨”甚至还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呢.《说文解字》说:“笨,竹里也.从竹,本声.”《广雅·释草》的解释更加详细:“竹其表曰篦,其里曰笨.”综合以上注释,可见“笨”是竹子的里层,是竹子杀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是一层白色的薄膜,像纸一样又薄又白,可做造纸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18.
浅谈制浆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现在普遍采用的造纸法,不仅消耗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这些水经过一系列工艺过程之后,就被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废水污染。相对于这种“湿法”造纸.一种“干法”造纸新工艺极欲一显身手,其最拿手的本领是:在造纸过程中基本上不用水,以净化空气代替水作为分散、输送纤维的介质,网上成形时脱去的也是空气而不是水。使用干法造纸工艺所生产出来的纸叫“干法纸”,有一系列的品种。  相似文献   
20.
做好“三废”处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瓶颈环节,本文对脱墨浆造纸废水的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指出:采用混凝沉降-生化法或化学-混凝沉降法能有效地治理脱墨浆造纸废水,对防止污染实现“循环经济”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