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264篇
科学研究   270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421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29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72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81.
教学目标:1、读准血、和、爪三个多音字。鉴赏诗歌,理解华南虎的象征形象,了解时代背景。2、探究老虎的意象,用起伏的感情朗读诗歌。用悟境、入境、化境、出境步骤解读诗歌,领会意境。3、体会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追求自由的精神,培养顽强的意志。教学重难点:1、重点:华南虎的意象探究象征手法的运用。朗读指导。  相似文献   
182.
析古诗词曲中的列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法,多为古诗词曲所运用。列锦即把具有关键性的名词或以名词为中心的定名词组,组成一种多列项的非主谓句,用来写景抒情,叙事述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使诗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3.
苏轼在词史上的地位,是由其富有原创性的豪放词风确立的。他的这一类词具有倾荡磊落的人格精神、壮阔的审美意象、天风海雨式的情感书写,在词体这一领域充分展现了“崇高”的美学价值。它不仅超越和丰富了传统词体的美学范畴,更在广阔的文艺审美空间树起了一座中国词体的崇高与壮美的丰碑。  相似文献   
184.
王丽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5):72-76,129
<古舟子咏>是英国湖畔诗人柯勒律治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作.本文从两个角度分析<古舟子咏>中信天翁意象以此来解读<古舟子咏>:信天翁意象的词汇寓意构建;通过对多个意象进行分析,探讨信天翁意象构建.  相似文献   
185.
中小学学生身心正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象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生所建构的自我意象会促使他们对事物产生相应的态度,包括对古典音乐。在中小学古典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积极评价等各种办法创造欣赏古典音乐的积极意象,如"聪慧""高雅""博识"和"专业"等,并将这些积极意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象,从而激发中小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6.
廖怡 《大观周刊》2011,(36):77-77
杜甫在诗中多次运用“暮”字,由“暮”字所组成的意象深刻的反映了杜甫对于时间的敏锐和对生命的清楚认识。杜甫强烈的迟暮之忧成为了杜甫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符号,但杜甫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又让我们从“暮”字中看到了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187.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语文能力之一,古诗词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学生不仅要会背诵重点的古诗词,更重要的是会品读古诗词。而本文就是在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目标上,提出了三种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时代背景探究、诗歌意象探究、思想内容探究。当然古诗词鉴赏不只局限于这三种方法,而是需要学生本身日积月累的经验总结,从而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阅读鉴赏的规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8.
影片《唐山大地震》以其真实而撼人心魄的生命镜像,演绎了地震灾难造成的普通家庭生死离别悲恸的三十二年,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女儿无法直面的人生,回避中始终无法完成的自我认同和母亲惨痛的废墟记忆。通过心灵转换生成中的意象、苦难废墟记忆的光与色及日常生活写意话语的背后三方面从影视本体论的层面上,分析影片如何探寻并成功地营构了震后幸存者心灵伤痕及日常生活中难以抚慰的心理空间的余震。创作者用饱含生命温度的光线刻划出生存者背影中沉重的灵魂,以生命镜像完成了召唤结构中个体生命疼与痛的人类内在生命体验的哲性思考,以源于生活真实的深厚民族底蕴,诉说出北方古老的土地上绝望而不屈地存在着的生命力量。与同类灾难影片比较分析,该剧显出独特的摄影造型观念,更加注重灾难之于人心灵的强烈震颤与难以愈合的伤痕,层层捕捉震后心理干预的心灵维度。  相似文献   
189.
林风眠一生画过许多经典系列的作品,其中以“宝莲灯”最具代表性。1950年,林风眠移居上海南昌路,不久法籍妻子携女儿离国,京戏和地方戏成了孑然一身的林风眠生活的调剂,同时他也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因此,戏曲人物就成为林风眠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说:“我喜欢看电影和各种戏剧,不管演得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