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233篇
科学研究   270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418篇
文化理论   42篇
信息传播   2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592篇
  2012年   618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69篇
  2009年   705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622篇
  2006年   487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文艺复兴时期的玄学派诗人在英语诗歌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善于运用醒目而新颖的奇思妙喻,而约翰.多恩更是将这种方式推向极致。本文将围绕多恩的此种写作方式进行论述,简要分析"圆规"的意象,兼之以欣赏多恩的优秀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92.
2013年余华出版了长篇小说《第七天》,小说取材于社会现实,揭露了当代中国众多的黑暗腐朽的社会现象。作者运用荒诞的笔调,讲述了中国普通民众生存的幸福和困难,营造出温馨和残酷相互交织的氛围。余华将日常的新闻事件写进文学作品,几乎零距离地贴近社会现实的叙事态度,使得作品一出版便出现了许多批评指责的声音,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和读者给予了肯定赞赏的评价。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倒叙手法、意象分析、悬念与伏笔的设置等方面具体论述《第七天》的叙事特色,侧重对《第七天》的艺术价值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193.
在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中,通俗的情节通过精致的比喻和意象而传递出了超越文本的深刻内涵,那就是作者对人性与生命更为深刻的理解——人是孤独的个体,生命是苍凉而无奈的,挣扎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94.
《诗经》中的鸟意象种类丰富、意蕴深厚,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时代的社会风貌、民间风俗和文化传统。鸨鸟作为鸟意象的分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人们对它的真实面貌知之甚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知其名,再识其性,最后分析内涵"的研究方法,立足文本,通过对"鸨"的考释,从历史、生物和审美角度进行分析,解剖鸨鸟意象在《诗经·鸨羽》中的表征含义,探讨研究鸨鸟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5.
从有了星球那天起,月亮便成了地球忠实的伴侣。从有了人类那天起,月亮便被赋予最浪漫最真挚的感情。从有了文学那天起,月亮终于寻找到她在人类灵魂中最深沉的位置。于是,月亮一圈一圈绕着。于是,人们一天一天望着。绕着绕着,望着望着,文学的征途上便多了月亮深深浅浅的足迹。——题记月亮,承载着人们的无限遐思。她在每一个夜晚如约而至,舒展她曼妙多姿的身影,聆听来自人们内心的声音。她的时圆时缺、或阴或晴,她的明丽风姿、晦涩情怀,她的隐隐月影、灼灼月华,她的婉约、豪放,她的浓妆、淡彩,她所有的一切都极具吸引诱惑,牵绊着文学家敏感的…  相似文献   
196.
古往今来,全世界的人都一致公认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富有智慧的民族.历史上还出现了很多犹太伟人,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卓别林等等.  相似文献   
197.
镜子阶段理论是拉康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围绕镜子阶段以及镜子阶段的虚幻自我展开论述,梳理了虚幻自我之前、之后辨证运动的整个历程,突出了镜子阶段在自我的功能形成,以及拉康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8.
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中,对悼祭这种包含重要伦理观念的主题,往往采用松和柏这类极富表现力的意象,不仅有效地强化了悼祭主题的表现功能,也突出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丧悼文化心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9.
杜甫在楼阁诗中,采用虚实结合、情景相融的手法,塑造了孤高偏寒、超脱飞扬和高边清新的三种高楼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普泛关怀,对尘世苦难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200.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是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审美意象.由月可联想到人的美貌,在月中可寄托人们的相思离别之情,望月可生发生命短暂、人生有限之叹,月还可以象征人的某种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