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教育   7594篇
科学研究   856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316篇
综合类   536篇
文化理论   138篇
信息传播   1312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432篇
  2014年   835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855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800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文章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性论述了英语被动结构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12.
李继高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3):F0003-F0003
历代有识之士皆重视民俗(风俗)文化的研究和改良。我国古老的典籍《礼记》中就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教诲;《汉书·艺文志》提出“观世风,知得失,自考正也”。“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杜甫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苏轼强调:“人之寿天在之气,国之长短在风俗。”[第一段]  相似文献   
213.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14.
王禹偁一生屡次被黜,所经之地甚多,他用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使其贬谪诗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虽然这些诗不免带有迁客人生失意的个性化情感,但是,主观上却对当地某些景观进行了文学性再现,客观上又对这些景观实行了地域文化意义上的发掘。  相似文献   
215.
跨文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发展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跨文化教学中.由于一些误区的存在,常存在投入大,产值小的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拟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角度对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走出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16.
大学生学习日语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法和句式,但这些内容的运用经常存在误用的情况。故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写论文时经常使用错误的词汇及语句类型,从母语、文化等方面分析了日语学习的难点,以及出现偏误的原因,由教师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217.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作品在地域风情的展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城三月》的地域风情特色主要表现在自然景物和风俗人情的描写上,并充满了作家对生活的思索,折射出作家对本土文化洞悉和思索的深度。  相似文献   
218.
从“世界文学”到“世界学术”是 2 0世纪文化发展的趋势 ,而王国维在文艺理论方面提出“超越时间地域之理性”就更具有历史的美学意义 ,从而把大理论、大学问和大胸怀统一起来 ,以完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大沟通。  相似文献   
219.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要完整认识“华夏文化”,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树立民族主体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同时更广泛与又有所控制、分析、鉴别地引进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20.
古建筑不仅能反映城市的风俗习惯和地域特点,也是一座城市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在当今南宁城市建筑设计中如何持续发展古建筑文化,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在保护开发古建筑过程中,应寻求多种渠道管理和开发,做到"整旧如旧",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完善相关法令,强化古建筑区域的建筑文化内涵的统一,并建立有地方民族特点的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