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0篇
教育   3669篇
科学研究   1173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117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13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494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649篇
  2010年   584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1934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雄 《视听界》2008,(4):31-35
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的记者们设置了一个令人压抑的灾难性采访——报道情境。地震不仅震撼着全体国人的心,也震撼着我们对媒体。记者.新闻伦理等基础问题的认知。记者是特殊的职业工作者,他们担负着向全国人民报道地震全过程的重担;与此同时。记者和他们的报道对象一样,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这样,一系列问题便浮现出来:记者如何在灾难性情境中从事新闻报道?当“记者”和“人”的身份发生冲突时,如何权衡和取舍?汶川大地震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新闻伦理在特殊情境中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2.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从此,地震灾区的受灾情况和群众安危,紧紧地牵动着13亿同胞的心,打响了万众一心、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的硬仗。灾难发生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按照省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组织骨干力量,全力以赴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报道中去,先后派出特别采访组近30名记者,赶赴四川灾区一线。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等主要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大规模的报道,采写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新闻,成功地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新闻宣传的主动仗、总体战,为团结和激励全省人民支援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3.
一幅《生命的敬礼》的照片(见本期插页一),让世界认识了"敬礼小孩"郎铮,而照片的作者、绵阳晚报摄影记者杨卫华却鲜为人知。一幅成功的照片,其实只是记者在灾区拍摄上万张照片中获得的"幸运",只是数十次出生入死地深入重震区采访的回馈。为此,我们特约杨卫华为本刊独家撰稿,记叙自己在汶川大地震中非常态的抗灾摄影经历。作者平实道来,令人感同身受,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64.
5月17日下午,从四川地震灾区返回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总指挥部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形势,要求抗震救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搞好抢救工作的同时,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妥善处理遇难者的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65.
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的那些日子里,在我国的大江南北,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流动的汽车里,平常并不被一些人看好的收音机,重新受到重视,许多人都非常专注地围拢在收音机旁收听广播。一时间,在全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四川、甘肃等地震灾区,收音机成为电器城最畅销的物品。在甘肃省,因为买不到收音机,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67.
邱翔 《中国广播》2008,(9):34-35
5月12日汶川的灾情就是集结号,中央、地方各路媒体迅速行动,“千方百计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向全国、全世界报告汶川发生了什么。地震发生后的17分钟,14:45,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15:00,中央电视台第一条关于汶川地震的口播新闻出现在荧屏上;15:0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发出第一条地震快讯……  相似文献   
68.
这是一次在无边无际的沉重中艰难跋涉的采访。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举闰震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34名记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火速赶赴灾区,亲历了几万蓬勃的生命在刹那间殒落,亲历了几十万不屈的生命在伤残中煎熬,  相似文献   
69.
张龙 《声屏世界》2006,(12):31-32
题记:《地震灾区第一夜》这篇报道破除了一般灾害性报道的套路,报道中没有出现领导,焦点紧紧对准灾区的40万百姓。报道以一夜时间为纵轴,交织5个现场,不仅信息、主题表达到位,又体现出记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很强的业务水平。2005年11月26日8点49分,江西省九江市的瑞昌市、九江县发生5.7级地震,这百年一遇的震灾使四十多万灾民在一瞬间无家可归。江西电视台地震灾区第一夜》这篇报道就是用多视角记录地震之后受灾严重的瑞昌市、九江县第一个晚上的真实状况。这篇报道很快被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十几家媒体采用,并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唯…  相似文献   
70.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大地震已经过去30周年.其惨景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顷刻间化作一片废墟.24万余人丧生。唐山地震不仅使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而且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毁坏.对档案装具和设施设备造成破坏.从而引发对档案的严重危害。据统计.全市各单位的档案库房绝大部分倒塌.90%的档案资料被埋压在废墟下.虽然经过抢扒和抢救.仍给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