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39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形成了合作办学、师生互访、联合举办活动等多种基本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2.
以海峡两岸相关史料、文献、文件、政策、法规和现场调研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公众的见解为参照,对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体育事务及其处理予以阶段区分、因果剖析、规律探索、特征展露等进行研究考查;对海峡两岸体育事务处理上,如何坚持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稳妥处置的历程、发展、方式、方法、绩效予以回顾和透析。藉此勾勒海峡两岸体育事务处理之发展轮廓,描绘海峡两岸体育曲折交往之发展轨迹,进而为海峡两岸体育乃至体育领域之外的相关社会活动领域的事务处理之思维定位、理论聚敛,政策支撑,制度建立等方面提供动态、翔实之依据。  相似文献   
193.
诗歌是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它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原始的劳动号子——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唐诗——宋词——元曲——“五·四”以后的新诗——当代多元化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纵观中国文学史,诗歌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人的青睐,莫过于诗歌本身所具有独特的魅力。古人习惯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作歌,诗言志,歌抒情,现代人一般把二者统称为诗歌。《辞海》解释:诗歌,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相似文献   
194.
文化产业是当前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它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其概念内涵的认识与表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基于对其概念演变与概念界定的剖析,进一步分析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以期对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实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5.
李童燕 《考试周刊》2009,(28):26-27
本文从后现代知识观这一研究定位入手.从理论上阐释了与教师实践知识相关的其它概念,归纳了教师实践知识的内涵和基本特性.阐述了教师实践知识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6.
唐凤霞 《考试周刊》2009,(12):223-223
构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实施和谐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和谐班级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97.
文章在阐述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提出了应用型本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8.
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本文主要对承压水的基本特征及埋藏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9.
职业高中开发校本课程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一起构成了学校课程开发的完整体系.本文阐述了职业高中依据地区、行业、学校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开发校本课程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介绍了职业高中在选修课以及活动课方面实施校本课程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0.
中华审美文化和谐的根本精神,贯穿于中华审美文化各因素、各层次、各维度的种种具体关系之中,形成中华审美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儒、释、道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想,是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基本元素和基本内容;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一大特点;伦理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即美与善的结合,是中华审美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