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30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57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4):F0003-F0003
张春蕾,1964年生,江苏淮安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张春蕾教授长期从事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在其主要研究领域赛珍珠研究、西方戏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主持并完成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江苏的传教活动及其对赛珍珠创作活动的影响”等两项市厅级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92.
16世纪欧洲人来到中国,基督教在中国开始传播,绘画成为基督教室传的重要手段,传教士修建教堂时大量绘制壁画,基督教壁画在采用欧洲绘画技法表现象教内容的同时,逐渐将中国传统的思想信仰、题材内容和表现技法糅合进来,以达到扩大宣传、征服人心的目的。[编按]  相似文献   
93.
冰心"爱的哲学"的思想的形成和她幼时的家庭环境,她所受的基督教教育是分不开的。在这种思想的观照下,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和基督教文化紧密联系的信息,从这些信息里不仅可以看出冰心的文学创作与基督教的关系,更能看出冰心对生命意义的探询。  相似文献   
94.
石门坎文化的勃兴与衰落同基督教文化紧密相关,所以弄清石门坎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融合和分离的原因是思考石门坎文化兴衰的重要前提。本文运用比较文学接受研究和形象学的视野进行考察,通过对它们接触前结构和形象建构的分析,指出各自出发点和内在文化特点为它们融合提供了便利,但也因其根本出发点的差异和文化差异,导致它们难以内在融合,最终在现实历史政治冲荡中分离。  相似文献   
95.
1889年创办的培正中学,是一所由华人自主创办、华人捐资、华人管理的基督教中等学校,本文通过其创办缘起、发展、经费筹措等方面的考察,以其为典型个案展示近代基督教教育中国化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6.
新时期基督教传播中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民众信仰不同,呈现"世俗化";传教方式变化,呈现"家庭化";基督教组织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呈现"多样化";基督教信徒结构改变,呈现"高层次化"。信仰危机与文化重建带来的信仰真空,疾病、天灾、人祸使人们在基督教中寻找精神寄托,这是基督教快速传播的社会和现实根源。为此,可通过加强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挖掘基督教教义中的和谐因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途径,引导散杂居地区基督教向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
王红玫 《现代语文》2015,(3):124-128
朱维之是当代文学翻译家,比较文学大师。基督教家庭背景和求学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与学术研究,以及他对宗教与文学之间关系的理解。从文学角度出发,朱维之发现了《耶利米哀歌》与屈原《九歌》之间的"文学姻缘"。基于二者间的相似,并以前人"以诗译诗"的历史为鉴,朱维之运用翻译再创造策略,用九歌体翻译哀歌,成功再现了哀歌的风格、内容及其中所含诗歌意象,很好地传达了哀歌的文学价值。基于此,朱维之的译本相对《圣经》中文和合本及李荣芳的骚体哀歌都有着优越之处。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揭示了朱维之的翻译思想和审美翻译观。  相似文献   
98.
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两个维度把握社会主义学说的实质。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历史进化的基础上,并与民主主义融为一体的。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主义的创新,又体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判断;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其内在的推动力是超越批判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99.
马克思的全部作品,特别是《资本论》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剥削系统的罪恶方面,因而包含着强烈的道德判断.对于马克思而言,资本主义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其积累欲.马克思本人并不是宗教信徒,但他充分利用了路德和托马斯·莫尔这两位基督教思想家的作品,后者帮助马克思解释作为资本主义起点的“原始积累”过程,这一过程导致了诸多过度.要理解马克思成熟思想中对罪恶的认识到了何种程度,必须重视马克思对“剥削”概念的分析所处的中心地位.20世纪后半叶享有盛誉的两位法国哲学家米歇尔·亨利和雅克·德里达认为,马克思哲学可以看作是对世间大恶的批判,尽管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伦理学体系.与一般的伦理学假设不同,马克思哲学没有确保历史必然有一个“幸福的终点”.马克思关于恶的思考,其最伟大的贡献可能在于,他洞察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支配原则的极端堕落一面,即不管是19世纪还是今天,都把追求自我的物质利益看作是最高的善.  相似文献   
100.
宋庆龄(1893—1981),中国近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奠基人,在近70年光辉灿烂的革命生涯中,她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奋斗、矢志不渝地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人民解放、祖国统一和人类进步的实践活动,赢得了广大中华儿女的热情赞誉与崇高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