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9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683篇
教育   168458篇
科学研究   10095篇
各国文化   51篇
体育   2492篇
综合类   2964篇
文化理论   355篇
信息传播   4141篇
  2024年   564篇
  2023年   2354篇
  2022年   3237篇
  2021年   4223篇
  2020年   4851篇
  2019年   6249篇
  2018年   3171篇
  2017年   5392篇
  2016年   6986篇
  2015年   9590篇
  2014年   20603篇
  2013年   15701篇
  2012年   16622篇
  2011年   18440篇
  2010年   14486篇
  2009年   11777篇
  2008年   12162篇
  2007年   8451篇
  2006年   5236篇
  2005年   5273篇
  2004年   3373篇
  2003年   2481篇
  2002年   2274篇
  2001年   1915篇
  2000年   1576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用课堂社会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育课堂作为一个“小社会”存在着特殊的社会组织——班级与小组;特殊的社会角色——作为权威的教师与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个性的学生;特殊的社会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际交往;特定的社会规范——课堂规章制度。因此,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小社会”中发生各种行为,如控制与自控、对抗与磋商、竞争与合作等。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成功、失败等带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逐步经历着社会适应的过程。一、体育课堂中的社会行为要研究如何利用课堂社会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2.
53.
(一)对以游戏为中心任务的理解 任务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Nunan认为:任务是指学习者用目标语进行理解或交际的课堂活动,较之语法结构,学习者更关注语言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利用目的语与周围进行交际。但Skehan提出的任务特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他认为:①意义是首要的;②有某个交际问题需要解决;③与真实世界中类似的活动有一定关系;④完成任务是首要的考虑;⑤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换句话说,任务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如何用语言沟通信息;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评估的标准是学生是否参与了任务,结果如何。  相似文献   
54.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设计精当、发人深省、恰到好处的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55.
为了体现新课程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思想,教学反息的对象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等问题,以及对学生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长久乃至终生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该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6.
冷眼看课堂     
回顾新课改以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味课堂中呈现出的那些“迷人景观”,着实让我们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可透过“浮华”窥其背后,审视这些“热闹非凡的场面”,却潜藏着不少值得我们去理性面对和冷静反思的东西。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站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最前沿,我们应该,也最有资格站出来对一些热现象进行冷思考。  相似文献   
57.
58.
张志刚 《吉林教育》2009,(7):113-114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后改知行,又改行知。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同年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拜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和孟禄为师,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位总监”学位,同年怀着“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的宏愿回国。陶行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大变革时期产生的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思想上富有创见,在教育实践上勇于革新,在办学作风上讲究实效,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并亲自加以实践,对改变旧中国落后的教育面貌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对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后人留下了以“生活教育”为中心的一整套教育理论,下面就生活教育的哲学基础和精神实质做一分析以确定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9.
60.
罗令 《时代教育》2009,(11):207-207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探索和形成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研究、探索过程的助手、参谋、顾问、向导,在指导督促、检测等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教师的学法指导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