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6060篇
科学研究   218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150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7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520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590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51.
152.
作为CERNET华东南地区福州主节点主任、福州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福州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林锦贤教授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即将结项的工作会议上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专访中,他向《中国教育网络》介绍了福州主节点和福州大学校园网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全力保障节点  相似文献   
153.
经过半年多星际旅行,美国“勇气”号火星车于太平洋时间3日20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20时52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4.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01,(2):167-173
宋元时代,景教在回鹘人中相当流行,吐鲁番、敦煌等地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回鹘文景教文献,此外,吐鲁番、喀什、霍城及福建泉州、江苏扬州、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达茂联合旗乃至中亚七河流域等地也有回鹘景教遗物发现,都可为回鹘景教的研究提供证据。百年来,回鹘景教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涌现出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对其进行认真的总结、回顾,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5.
游尚群系永定大溪乡人,客家人所特具的人精神在他身上得到鲜明的体现。本结合游尚群带有传奇色彩的奋斗一生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6.
徐骥 《考试》2003,(10):5-6
读了本刊2003年第二期所刊吴淑玲老师《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一文,获益良多.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想在这里补充几点意见,虽不免狗尾续貂,却也希望起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没有注意互文。互文见义是文言文的特有现象,现在它基本上已经退出了语言发展的历史,故而也特别容易被忽略。请看以下二例。  相似文献   
157.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这集中体现为魏晋玄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魏晋玄学中对人的情感的大胆肯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情感"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同,文学艺术由重叙事到重抒情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8.
文的"元"精神与苏轼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哲学政论文,曾以空前的"自觉"意识冲决了原始社会借助神话神权处理人生实践的桎梏,率先荟萃先民的卓越智慧步入了"理性自觉"的王国,具有着中华民族的"元"精神的特质.这种"元"精神都富有原型性和较强的稳定性,本质上又是开拓的、发展的、创新的.北宋全能作家苏轼对先秦"元"精神研讨最精、汲取最广、熔铸最密,故而形成他融汇众长的独特思想体系,成为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位"集大成"式的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皆称一流的全能作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9.
文言文在现代语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掌握好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0.
谈毛泽东热     
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性的毛泽东热现象,在不同层次的人们中所反映的不同举的倾向及其原因。进而阐明毛泽东热的出现,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并预测了这股文化热的发展趋向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