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正>这里我们所看到的这件《墨竹图卷》,绢本,纵33厘米,横533厘米。展卷为"梅道人录"墨竹画的要诀,独推文同"天纵之才"、"生知之圣",即刊本《文湖州竹派》中的相关论述。而文字  相似文献   
22.
在清代"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是最为百姓熟知的一位画家.他为官清正,关心百姓痛痒,且诗、书、画皆擅长,在民间流传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乾隆十八年(1753),他因赈济灾民得罪权贵而被罢官,于是骑着毛驴回到扬州,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公开订出润格,以卖画为生.  相似文献   
23.
墨竹教学中,学生在老师引导启发下,找到自己个性化发展的艺术才能,依据竹子结构特点和墨竹笔墨特点的不同,老师提供不同的指导,为学生创造个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体验墨竹创作,为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供可能;给学生找到学习的伙伴,提供合作的机会。在相互协作中增长绘画技能,增进师生感情,共同体会学习的快乐,发现对方的益处,形成相互团结协助的精神。通过多元化的交流、尝试、探究与评价,促进学生对墨竹的干湿、浓淡、节奏、韵律等变化的意趣之美。  相似文献   
24.
我们时常感叹志趣相投,精神相通的朋友难觅,苏轼与文与可的交往告诉我们其实也不太难。只要我们不过度的物欲化,只要能认识到友谊的最高境界是清瘦,就让我们在浮华的喧嚣中,保持内心的纯净,就能寻求到那个如水般的知己。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苏轼和文与可用他们的友情告诉我们情感的另一种呈现和维系的方式。本文通过对苏轼和文与可友情的开始、友情的维系和友情的深化来探索他们的友情空间。  相似文献   
25.
正纵使高楼大厦耸人了云天,潍坊城里的古意还是遮挡不去的。初夏时节,在潍坊的十笏(hu)园里转,精巧的院子曲径通幽,一花一草各得曼妙。怡然于绿杨城郭里的诗书风雅,自然不能忘了郑燮(xie)。那些檐草摇动的寻常巷陌、竹影婆娑的旧宅老屋,恍惚就有这位潍县老知县的身影。  相似文献   
26.
27.
芳草 《今日科苑》2004,(3):46-49
中国的婚姻家庭无论哪一方在事业上有所作为,都是与另一方的付出和支持分不开的。改革的开拓者、著名墨竹画家梁文敏在妻子许秀娟的协助下,创造了十几个中国第一,被誉为竹魁、竹仙、当代板桥。  相似文献   
28.
名画鉴赏     
峰下醉吟图徐贲明代无锡市博物馆藏图中山峦层叠,杂树相陈挺立,山下茅亭屋字、板横立。画面清洒萧疏而又俊秀。徐贲(1335-1393),明初画家、诗人。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杰",亦被列为"十才子"之一。擅画山水,亦长于墨竹。传  相似文献   
29.
《湖南教育》2013,(10):62-63
李竹华,男,1968年生,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擅墨竹,精小楷,书画作品入选第四届湖湘书坛新人新作展、“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作品展”,曾获湖南省艺术节、全国“洗笔泉”杯、国际“观鹤杯”、文化部“2012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等省级、国家级大赛奖,有100余幅书画作品在《中国书画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发表。  相似文献   
30.
墨竹这一中国文人画中最常见的绘画题材入手,简要论述了竹画的产生、发展与确立,展示了竹子从绘画形象转化为绘画符号并且最终还原为审美对象的过程。进而以墨竹为媒介探完了诗歌题材中带有自然性与原生态的审美,儒家思想中人伦道德的审美与文人画中淡逸抒情的审美之间的关系与流变。最后.以墨竹与中国文人画审美的暗合为突破口,揭示了墨竹题材产生的内因,阐释了文人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