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575篇
科学研究   13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21篇
综合类   108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教师兼具德、才、情、识四方之长,而“德”须为首要、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使我坚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的熏陶者,更应是道德的引领音。老师以自己的道德情操、思想修养、人格气质所构成的精神辐射,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濡染感召的作用。教师与育人,如鸟之双翼,  相似文献   
42.
孙启香 《成人教育》2004,(12):54-54
当前,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正在全党和全国各条战线蓬勃兴起。成人教育工作者作为党领导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一定要带头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更高的标准,更自觉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积极投入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中来,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凝聚自己的意志和力量。  相似文献   
43.
(上接总第286期第5页)六、直觉思维、个性心理及评价(一)重视直觉思维在创造力开发中的作用。直觉往往是创造的前导。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经过严密推理和验证而“蓦然”地猜度到问题之精要的心理现象。它是灵感的初级形式(有人称“灵感的火花”)。学生在学习中,常会出现直觉思维现象,表现为提出怪题、突然悟题、漂亮地应急性答题、脑中出现新奇景象等。依靠直觉思维答题的学生比不会回答或仅仅是复述课文内容的学生要聪明得多。固然,依靠直觉答题也可能出错,但教师要把“直觉”的错误与…  相似文献   
44.
文章把唯意志主义美学放在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大背景下,分析它在从哲学认识论向价值论的转折过程中的划时代意义,并因此得以把美归入价值领域,肯定了审美的意志功能,分析了叔本华、尼采各自的美学内容、结构、矛盾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5.
我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度。新中国成立至令,教育部和有关部门不仅制定和颁布了中小学《德育大纲》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又把“以德治国”上升到国家意志,并继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6.
自由与实行自我意志的障碍之消除,并不完全相同:自由仅仅是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之外的外在障碍之消除;实行自我意志的自身内在障碍之消除,并不是自由,而是利用自由的能力或条件。柏林与格林都误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当作积极自由,而将自由本身当作消极自由。只不过,格林是直接将利用自由的能力叫作积极自由;而伯林虽然反对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本身等同起来,但是,由于他误将理智支配感情当作自由,因而也就间接地将利用自由的能力———亦即实行自己意志的自身内在的感情障碍之消除———叫作积极自由罢了。  相似文献   
47.
西方哲学传统将人的本质看作理性、意志、情感等三要素的统一。马克思之前的哲学的人的本质主要地与三要素中的理性相联系 ,将精神确定为人的本质 ,从而呈现为一种解释世界的认知型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人的本质主要地与三要素中的意志相联系 ,将实践确定为人的本质 ,从而呈现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实践论哲学。  相似文献   
48.
影片《泥鳅也是鱼》运用充满能指意味的影像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的生命意志理论。同时,影片认为艺术和禁欲并非救赎苦难的良方,似水温情才是这群风雨飘摇中的民工赖以寄托希望的美丽港湾。  相似文献   
49.
50.
本文分析了《榆树下的欲望》中主要人物,埃比、埃本及老卡伯特的性格刻划及心理活动,对他们的悲剧命运做了阐述和解释,揭示出了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意图,并且追溯了尼采的唯意志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奥尼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