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586篇
科学研究   57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99篇
综合类   25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薪火继传的关键人物,他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他的“学”与“仕”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2.
前情介绍:叶君澈遭遇突发状况,生命危在旦夕,同行队友们的氧气都撑不了多久了,这时候只能选择放弃叶君澈。  相似文献   
93.
华夏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殷墟甲骨中,“华”“”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明起源和“华”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Kui”。本主要通过甲骨字形与周秦两汉古字中已确认的“华”、“”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Hua”(华)“”二字。“华”和“”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两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分四部分:一、释甲骨“Hua”;二、释甲骨“”;三、“华”“”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地位与华族称。  相似文献   
94.
衍的《包身工》里有一段字历来被人们引用和称道:“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样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的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迫着做工”。这段字在许多作中被认为是三个比喻,这种说法不够准确,应为两个比喻。  相似文献   
95.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某一地域的教育,总是和这一地域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化等相互影响,自然而然形成与别一地域不同的特色,语教育当然也不例外。自20世纪初我国语独立设科伊始,语教育的浙江学派就已然闪亮登场,经亨颐、丐尊、叶圣陶、陈望道、朱光潜、俞平伯、朱自清、刘大白、丰子恺、刘薰宇、郑振铎、周予同等一批名师、大家辛勤耕作,浙江的语教坛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如一个灿烂的星座,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曲折道路,我们浙江今天的语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已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语教育界难以绕开的学术存在。浙派语教育正在重新崛起,走向新的辉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6.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7.
在不施肥大豆产量170kg/667m2左右的生产条件下,大豆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20-60kg/667m2,增产大豆45-7-102.3kg,平均77.5kg,其增产幅度为27.0%-60.4%,平均45.8%;在等养分量情况下,惠满丰有机复混肥较化肥增产17.9%;惠满丰有机复混肥的适宜用量为40kg/667m2.惠满丰有机复混肥对大豆的增产原因主要有:促进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改善结实性状,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等.  相似文献   
98.
洛蒂·勃朗特把季节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的内心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使小说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9.
豫东平原夏花生生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东平原花生生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顷株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单株果数次之,百果重居三.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一定公顷株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单株果数,提高百果重.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累积湿润指数分析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马晓群  吴文玉  张辉 《资源科学》2008,30(3):371-377
提出了一个农业旱涝气象指标一一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通过确定不同区域综合农田作物系数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订正,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从而具有农业意义。用土壤墒情指标对该指标进行分区域旬旱涝等级的确定和检验,其定量符合率为60%-70%,定性符合率为80%.90%。利用该指标分析近30年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的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意义上江淮地区农田水分状况能满足作物需求,湿润程度湿润区高于半湿润区。农业旱涝年际变化大,变异率北部大于南部。北部旱涝并存,春旱、秋和秋冬连旱频率高,季洪涝严重;南部总体湿润,以涝居多,但秋干旱频发。在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近年来北部季洪涝,南部秋旱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