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8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586篇 |
科学研究 | 57篇 |
各国文化 | 21篇 |
体育 | 99篇 |
综合类 | 25篇 |
信息传播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子夏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薪火继传的关键人物,他对法家、墨家、道家等其他战国各家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催生或助长作用。他的“学”与“仕”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对后世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2.
桃子夏张蓓 《少年作文辅导(中学版)》2011,(4):71-76
前情介绍:叶君澈遭遇突发状况,生命危在旦夕,同行队友们的氧气都撑不了多久了,这时候只能选择放弃叶君澈。 相似文献
93.
华夏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詹鄞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5):3-28
在殷墟甲骨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Kui”。本主要通过甲骨字形与周秦两汉古字中已确认的“华”、“夏”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Hua”(华)“夏”二字。“华”和“夏”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夏。两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夏”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夏”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夏”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夏”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夏”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夏”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分四部分:一、释甲骨“Hua”;二、释甲骨“夏”;三、“华”“夏”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夏”地位与华夏族称。 相似文献
94.
95.
王尚文 《教学月刊(中学下旬版)》2007,(4):24-25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某一地域的教育,总是和这一地域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化等相互影响,自然而然形成与别一地域不同的特色,语教育当然也不例外。自20世纪初我国语独立设科伊始,语教育的浙江学派就已然闪亮登场,经亨颐、夏丐尊、叶圣陶、陈望道、朱光潜、俞平伯、朱自清、刘大白、丰子恺、刘薰宇、郑振铎、周予同等一批名师、大家辛勤耕作,浙江的语教坛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有如一个灿烂的星座,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曲折道路,我们浙江今天的语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已结出了累累硕果,成为语教育界难以绕开的学术存在。浙派语教育正在重新崛起,走向新的辉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6.
王齐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5):48-54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7.
在不施肥夏大豆产量170kg/667m2左右的生产条件下,夏大豆施用惠满丰有机复混肥20-60kg/667m2,增产大豆45-7-102.3kg,平均77.5kg,其增产幅度为27.0%-60.4%,平均45.8%;在等养分量情况下,惠满丰有机复混肥较化肥增产17.9%;惠满丰有机复混肥的适宜用量为40kg/667m2.惠满丰有机复混肥对夏大豆的增产原因主要有:促进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改善结实性状,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等. 相似文献
98.
李思阳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3,(1):63-67
夏洛蒂·勃朗特把季节的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的内心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使小说更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9.
豫东平原夏花生生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乐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1(5):129-130
对豫东平原夏花生生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公顷株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单株果数次之,百果重居三.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在保证一定公顷株数的基础上,力争增加单株果数,提高百果重.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累积湿润指数分析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提出了一个农业旱涝气象指标一一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通过确定不同区域综合农田作物系数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订正,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从而具有农业意义。用土壤墒情指标对该指标进行分区域旬旱涝等级的确定和检验,其定量符合率为60%-70%,定性符合率为80%.90%。利用该指标分析近30年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的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意义上江淮地区农田水分状况能满足作物需求,湿润程度湿润区高于半湿润区。农业旱涝年际变化大,变异率北部大于南部。北部旱涝并存,春旱、夏秋和秋冬连旱频率高,夏季洪涝严重;南部总体湿润,以涝居多,但夏秋干旱频发。在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近年来北部夏季洪涝,南部夏秋旱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