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8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复兴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是通过对旅游业的开发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传统节日在旅游业中的开发利用被长期忽视,如今虽已有所发展,但与其他旅游领域相比仍是存在明显的滞后状况.本文以山东省沂源县对七夕节在旅游业相关的开发利用为例,通过对其优劣势的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2.
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流传至今的国家。五千年的漫长发展为这个现代国度留下了太多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华文化蕴藏了他独有的风格。其包括: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这些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都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63.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客观上促进全社会进行特定的文化反思的。当下七夕节的文化重构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七夕节应该是情人节、乞巧节乃至小人节等更多节日主题在同一时、空间共生共荣。突破单一情人节的遮蔽,实现多种节日主题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是七夕节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地方七夕节俗活动一定程度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64.
《传媒》2014,(20)
正@栾春晖:自媒体的核心本质应该是个体维护自我品牌的工具,自媒体产品也是每个个体的即时更新的个人电子简历,其必然是辅助于个体树立品牌形象,维护品牌形象,确立专业性的基本工具,其最终的价值实现更应该表现在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变现过程,这种变现过程不仅仅是所谓服务商业的文章,或者是流量带来的广告,当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候,商业文章已经成为一种海量信息,而分散后的互  相似文献   
65.
正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适应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方面。高职院校本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均备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但近年来,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教师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的培训而忽视素质教育,这严重偏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使高职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  相似文献   
66.
《论语》共载入十三则弟子向孔子问仁的对话,去除非直接性的问仁,余有八则.针对弟子问仁这一共同的问题,对孔子给出不同答复这一现象作进一步的归纳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樊迟、仲弓、司马牛、子贡、子张、颜渊问仁所得到的答复,得出孔子对颜渊问仁犹为推重,表明颜渊在孔门弟子中地位之重,是孔子最为倚重的衣钵传承者.同时,这也可用来解释颜渊受世人推重的现象及其对儒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7.
沉碧 《知识窗》2014,(17):40-40
(^-□^-)——呆滞,\(^o^)/——欢呼,(*^-m^-)——不满……  相似文献   
68.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夕文化为诗、词、小说、戏曲等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该文主要定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时段,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以梳理七夕文化在传统文学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9.
周繁 《新闻传播》2022,(9):12-14
当前,Z世代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消费的主力军,引领了新的消费模式,品牌要精准把握Z世代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茶颜悦色是近几年大热的新式茶饮品牌,2020年开始向全国扩张,武汉店开业第一天就出现了排队几小时,花高价买黄牛的盛况;深圳店开业前据说已经排到了几万号,这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看到茶颜悦色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潜力,另一方面也令我们思考其火爆现象背后品牌塑造的成功。本文基于4P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四个方面来分析茶颜悦色针对Z世代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0.
《诗经叫、雅·大东》鸣织女、牛郎之不平,所谓织女“不成报章”、牛郎“不以服箱”,这就透露了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牛郎织女相会之故事雏形。尔后有天帝为织女主婚,以释织女之怨情,并解孤独。由此切入,就敷衍成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东汉以来大量有关记述神异和习俗的典籍,只把牛郎、织女“限河梁”当作故事的前奏,而把鸟鹊填桥以渡牛郎、织女相会视为故事的圆满结局。千百年来,我国人民把“七夕佳期”当成喜庆节日,并以之为习俗年年庆贺。诗人词客因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把七夕喜庆当作永恒主题予以讴歌。七夕节的基调是儒家的和乐美满,不过又打上道家的神仙思想的烙印,因而带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终于使牛郎、织女相会成为千古不衰的爱情佳话。有人认为,七夕节是个哀怨日子,当日婚嫁不吉利,这一说法显然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