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73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华 《西藏教育》2008,(4):25-2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是每位历史教师的责任,而我校是内地西藏班,培养西藏学生正确的民族观更为重要。《中国历史》古代史部分,较系统地叙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既有汉族的历史,也有少数民族的历史,还有他们之间相互交往的历史。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2.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63.
孟连县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县,民族民间器乐、艺术资源极为丰富,各种乐器计有30多种.这些乐器都有它们特定的社会功能和一定的使用场合.民族民间器乐曲大部和民歌关系密切,并留有民歌的痕迹.乐曲反映的题材内容丰富,是孟连县各族人民长期生产斗争、生活实践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4.
刘炜平 《新高考》2006,(11):36-39
【考点指津】1.概括并分析明清时期政治的总体特征及其历史影响。要学会综合各个层面的历史知识、多视角看问题,把这段历史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应把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轴坐标中。其主要特点有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清朝疆域辽阔并且奠定了今天我国疆域的基础;面对外来  相似文献   
65.
高黎贡山中部非主体多民族共生现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分析总结,我们认为首先是因为在历史上的民族迁徙中高黎贡山作为迁徙的“走廊”,以及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和边疆开发的结果,使这里呈现了多民族共生的局面。但不同于云南其它地方的是呈现一种主体民族与多种较少民族共生的格局。高黎贡山中部因为复杂的地形特征和垂直分布的气候带,各民族原有的民族生态属性使他们寻找到了各自独特的生存空间,长期独立共存,并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区域族文化。  相似文献   
66.
【单元导读】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中国处于明朝和清朝前期,是西方渡过中世纪黑暗而迅猛发展和中国逐渐丧失世界领先势头而趋于落后的时期。在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并不断成长,新航路开辟使西欧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贸易圈开始形成,资产阶级文化萌发并发展起来,英、法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工业革命从英国向欧美扩展使世界一些国家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不断开拓世界市场的欲望与日俱增。在中国,一方面,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重农抑商、闭关自守、思想禁锢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经济和科技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7.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8.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高对民族团结意义的认识,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69.
狄成阳 《新高考》2006,(9):24-26
[考点引领】一、秦朝的统治性质目的!了lesesl211容变社会基础群众基础经济基础主观条件第一阶段秦灭六国第二阶段越族地区、西南地区、河套地区察一{内容秦朝的统一察举(最主要途径)皇帝征召西汉创立东汉时,选举依据东汉末,选举依据及其原因、影响l曰门|f川!、疆域、人口编户齐民意义历史角度社会角度哗质J形成)概念、特点、主要赋税{影响秦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性质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经济:税制、度量衡、货币、交通文化:文字、焚书坑儒、教育影响:积极、消极厂l|||J、||||!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原因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