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96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5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谢琛琛 《东南传播》2016,(8):138-140
网络幻想现代言情小说是网络言情小说近几年来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类别,其内容充分反映了言情小说白日梦般的幻想特性。本文总结了网络幻想现代言情小说的常见类型,通过分析其白日梦与大众日常生活的相关性,探析了它在当代女性读者中盛行的原因,也对其白日梦的日趋标准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2.
首先必须承认,本文的题目本身就秉承了当下盛行的同时也是饱受诟病的娱乐精神,即尼尔·波兹曼所谓的琐碎、无聊、结构零散和语无伦次的话语特点。其次,鉴于笔者才疏学浅,本文仅限于读后感层面的分享而不作技  相似文献   
33.
中国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立足于我们自身日常生活的审美实践,在文化生产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呈现出感性愉悦性文化的倾向。它不以提供对世界的理性反思为目的,而主要倾向于创造娱乐大众的文化形式,达到“捕获”大量受众、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因此,感性层面上的快乐成为大众文化的运作核心。  相似文献   
34.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的特征,迅速占领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市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与挑战。本文拟在剖析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大众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构与整合。  相似文献   
35.
“教育”既是一种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制度建设,还是一个专门学科、一种思想方式、一套文本系统。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教育思想的嬗变以及教育制度的转型,至关重要。一部作品之成为“经典”,除了自身的资质,还需要历史机遇,需要时间淘洗,需要阐释者的高瞻远瞩,更需要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现代史视野中的教育与文化,决定了“现代中国教育”不可能安于校园一隅。“文学教育”必须介入当代文学进程和当下的思想文化进程,而不应局限于大学课堂和具体知识的传授。对于“大众文化”研究,我更倾向于在与精英文化的对话状态中,来讨论它;而不是将其孤立起来,越说越深刻,越说越伟大。理解二者之间的互相对立与互相转化,可以把事情说得更全面,课题做得更深入。  相似文献   
36.
大众文化”作为一个20世纪新兴的文化现象,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对于这一文化现象兴起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大众文化兴起的原因主要表现为:(1)科技时代机械复制技术的成果;(2)大众精神层面需求的滋生推进了这一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发展;(3)产业利润的驱使也推动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37.
大众是大众文化的显示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的灵魂必然被赎买的观点缺乏普遍性。因为这一观点混淆了大 众文化的消费者与一般商品消费者的本质区别。受众消费大众文化的过程也就 是他们再造大众文化意义的过程。而受众是由不同的利益关系、政治立场和社会 关系的人群构成。这使受众必然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必然会运用不同的码符来解 读大众文化文本,使得单一的大众文化文本显现出多样性的意义来。  相似文献   
38.
消费社会理论是波德里亚大众文化观的思想背景。波德里亚认为大众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文化,消费性是大众文化的本性。但波德里亚在具体阐述他的消费社会大众文化观时却显示出理论上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39.
审美教育: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一项社会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时代 ,人类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重要的是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格的异化。审美教育可以在克服技术统治和平面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 :恢复人性完整 ,唤醒人的感性 ,建构全面和谐人格 ,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 ,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这项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40.
"大众文化"一词引进中国后,在概念使用上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乱,西方大众文化是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科技理性和世俗化在西方大众文化的勃兴和繁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在与西方迥异的历史语境中萌生发展的,和西方的历史进程存在着历史时空上的错位,有它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