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天人观是中国哲学核心内容之一,如何理解先秦儒家天人合一及其当代价值,是现今面临的重要问题。天是此问题的关键,天之含义在逻辑上层层推进,从而必定衍生出天道与人性的沟通。先秦儒家通过展现天道人性的沟通,在"人"对此的沟通上将人分成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这两个层面都显示出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在,是借世间万物来生成自己、完善自己,是在"成己成物""与天地参"的程式中理解并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2.
宋蕾 《华夏文化》2012,(4):29-30
楚与汉,在历史时期上相互衔接,在地理概念上也多有重合。汉王朝的建立是在秦统一各地诸侯国之后,来自楚地的力量在联合与对抗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本都来自楚地。因此,汉文化直接吸收包容了楚文化中的诸多因素。在文学与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23.
刘彦骅 《武当》2008,(12):50-50
在易医和养生文章中,常见“天人相应”这个词。所谓“天人相应”,指人是“天地合气”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的四季转换,气候变化,日月运行,地理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同时,人体也具有调节机体适应自然变化的能力。医学和传统养生学都能正确的认识“天人”关系,从而为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所用。  相似文献   
24.
董仲舒从自然,神性、人伦等方面论述了天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他的一种独特的定宙模式。在这一定宙中,天、人乃至万物都是同源同类,它们以气中为中介,人循在应人事,相互感应,形成了从天地自然到人伦世事的一个完整世界。  相似文献   
25.
任涤非 《文教资料》2008,(32):135-136
生态化作文教学是把作文教学放置于学生生命发展的广泛关联之中,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又可以为学生营造诗意的心灵"栖居".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审美趣味上,它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基本建构方法是:走近自然,感受天人和谐;关爱他人,和谐人际关系;感悟生命,抒发生态自我.  相似文献   
26.
《商洛学院学报》2015,(3):30-33
王建常《春秋要义》一书,荟萃众说,集诸家之大成,以理学思想解读《春秋》,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成一家之言,是其一生学术精华所在。他认为《春秋》以周礼作为规范,以期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天人相应的思想也贯穿《春秋要义》的始终。另外,他所强调的尊夏抑夷,承继了朱熹和胡安国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扬,成为此书的一个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7.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天人感应说"是其思想体系的根本基石。朱熹是宋明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奠基者,是继董仲舒之后最重要的经学家。"天理论"是朱熹以儒家伦理为本位吸收佛、道两家的本体论及思辨性而建构起来的。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到朱熹的"天理论"似有贯通之处。  相似文献   
28.
《小学生时代》2015,(2):34-35
海岸线书系(11册)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在海峡彼岸,有不少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在童诗、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各有所长。让我们选取其中的两本,介绍给大家。作者:林海音这次,走出《城南旧事》的林海音,拿起傻瓜相机,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用相机和文字来记录、探究这个大千世界。林海音镜头下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国内外旅行见闻,有亲朋好友的生活趣事,  相似文献   
29.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学以“道—言—智—境”的方式展开其诠释学思想观念的行程。这方面,中国哲学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诠释学思想与实践经验。“道—言—智—境”不仅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特有的诠释学运思逻辑,它还具有先验的普遍性,同样可以用来观察与透视以基督教神学诠释学为代表的西方精神诠释学类型。中国精神诠释学采取的是“由圣而神”的诠释学思想路线,而西方基督教神学诠释学走的是“由神而圣”的诠释学研究进路。虽然这两种诠释学的理论出发点与诠释思路不同,但这不妨碍它们都是将作为宇宙之最高终极存在的“神圣精神”作为自己诠释的最高目标。从而,中西两大精神诠释学传统终在诠释学的“终点”和“登顶处”相通与相逢。  相似文献   
30.
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