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以生态精神来阐发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学术谱系中,叶维廉堪称华人学者中的第一人.叶氏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发掘、阐释的中国古典诗学"饮之太和"、"以物观物"的视境,既与现象学相对接,又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美学精神.揭示这一点,不仅更能使我们认清中国生态美学、生态文艺批评的学术历史脉动及其与其他学术领域的精神联接,也对我们研究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走向现代并参与当下文化建设具有启发.  相似文献   
22.
明末李雯《破梦鹃》杂剧未刊稿的发现,引起治戏曲史学者的重视。徐立《古杂剧〈破梦鹃〉初探》一文,对该剧撰者李雯、序作者徐芳等未加以考订,对近人题跋中的某些失误,也未予以辨析订正,就轻易将所谓杨慎的《太和记》,当成最早的川剧作品,"这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断档","《破梦鹃》杂剧的发现,为我们弥补了这个断档的缺陷"。本文则认为《太和记》非杨慎所撰,而是明代许潮的杂剧作品;李雯根本就不是四川文士,而是明末清初江西南城县的戏曲作家。明代川籍作家的剧作,与川剧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3.
第一节 前言   “孔颜乐处“是宋明儒一个重要的课题,自从周敦颐令前来学习的十四、五岁二程兄弟“寻孔颜乐处“,开启了对于圣贤德慧生命的讨论,由圣贤真诚恻怛、莹澈通透的人格朗现,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向度与理趣况味,这种太和境界流露出一种儒道释三家所向往的境界形态.然而回到宋明儒当时一般对于佛老,除了有外部指责“阳儒阴释“,内部也有流于禅、玩弄光景的批评等等,究竟“孔颜乐处“是否只是一浑然化境?而先秦的孔子与颜回,究竟呈现出何种思维以影响到宋明?笔者试图从后设的立场省察,于焉回归先秦《论语》原典.……  相似文献   
24.
25.
北魏太和年间的改革之所以能够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与统治者孝文帝的大力推动与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日益严峻的统治形势带来的压力;“汉化改革”意识内化成驱动力:长期忍耐屈从后勃发的“压抑”;强盛北魏进而光宅中原理想的激励。  相似文献   
26.
玄武起源     
玄武是武当山道教供奉的主神,史称北方之神,武当山亦称北山。武当山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为什么称北方之神、北山,玄武起源于何时代.为什么改太和山叫武当山等问题,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疑案。数年留意查找许多有关史料,终于查清其大概:6300年前,帝高阳颛顼在江汉流域统领古三苗氏族,“以龟蛇缠绕的玄武为图腾”,供奉玄武的圣山叫太和山,太和山地处古苗的北方,故称北山。尊“颛项为北方神”或“北方玄帝颛顼”等,死后葬于汉水上游鱼山。发展到尧舜禹时代“古三苗国三苗九黎文化空前繁荣”被消灭。禹为统治“善留恶去”的遗存苗民,改太和山叫武当山,夏王朝允许玄帝以“披发跣足“龟蛇缠绕”的原始雏形供奉,是遗存的古苗民变成汉民族,继承并发展了玄帝和玄武神文明,并使时代不缺环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7.
上海沦陷后,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了推行其毒化政策,炮制成立了一个名为华中宏济善堂的毒化机构.在长达6年(1938.3-1944.3)的时期内,华中宏济善堂极为卖力地充当了日本毒化政策的执行者,使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烟毒泛滥成灾.在企图瓦解和消弭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同时,又掠走了数十亿财产,可谓罪孽深重.时至今日,仍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8.
29.
民国政府为兴办教育成立了公产会这一组织,其主要任务是清理公有款产。清理对象中固然有原属于国家的公产,但更多的则是民间基层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族产、仓储、桥会等等,只因其用于公共用途而被提拨充公。这一制度安排在地方社会引发了连锁反应,使早已存在但又掩盖于宗族等温情脉脉的面纱之下的诸多矛盾趋于表面化、尖锐化。戴善堂案例真实地反映出,民国时期国家权力在基层乡村中的延伸和扩张,直至于以看似无可辨驳的理由剥夺民间私产。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地方社会应对乏力,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在与国家的利益角力中日益处于不利和无奈的境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