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太平御览》征引了古代经史子集书2800多种。引文按照全书所分的55部编排,全部引文遵循中心词突出的方法,围绕各类目选择材料。同时,根据引文出现的不同位置和作用,编者还运用了互见法、又见法和存异法等。  相似文献   
22.
    
话说那一百单八将梁山好汉聚义以来,宛子城很是太平,诸位大小头领终日轮流宴请,好不快活!这一日正赶上宋公明摆酒,众人都喝得尽兴,寻思拿什么来取乐,行酒令、比武艺早已失去了新鲜感。众人正思忖着,忽见一人起身说话,不是别  相似文献   
23.
鸡西煤田太平地区岩浆岩较频繁,岩策岩分布面积广,对含煤地层破坏较严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岩浆岩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阐述了鸡西煤田太平勘查区岩浆岩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24.
25.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宛如预言般的"谪仙"使命,希企能够像道教始祖老子一样"为圣者作师",佐君致太平,而后复返仙界,无死无忧。从少年游历、遍访神仙到中年求取"功名"、辅弼"天皇",再到拜受道箓、入道烧炼服食,其间虽亦有或来自儒家之用世观念,或源于诗人自身强烈欲望的思想元素,但总体上说,将治国治身信仰兼于一体的道教堪谓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底色。鉴于李白始终如一的深厚道教信仰,以及剑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我们有理由说作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他对剑的钟情虽有其粗犷豪放之性格与尚侠之文人心态的原因,但道教法剑的信仰内核在其心态之塑造以及思想之流露、作品之构思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李白的崇道旨趣,从早、中期到晚期有一个由"托形剑化"而至神仙服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
《红楼梦》产生于危机四伏的封建末世。具有强烈社会变革色彩的《春秋》公羊学派,也在这一时期形成并逐渐取代许、郑之学而成为清代学术主流。《红楼梦》运用并演绎了公羊学许多概念原理,并将民族光复之意寓于公羊改制之中,使它成为全书纲领。二百年来,惟有太平闲人看出,但也未敢明言。所以本文也是对太平闲人红学观点的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27.
王安期作东海①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②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自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书生以立威名,恐非  相似文献   
28.
颜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了颜之推的文化品格,奠定了他的文化学术根基,为他以后总编《修文殿御览》积累了丰瞻翔实的学术、编辑功力。而颜之推入仕北齐,待诏文林馆,从事总编《修文殿御览》的文化活动,在客观上刺激、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互相交流;他本人兼采古今、文质并重、经世致用、反对盛行的追逐浮华轻艳的文风等的文学主张也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使北方单一的质朴揉进了南方的清绮,而融合之后的文风更易于被南北双方文坛接受,也促使入北文人的创作注意吸取北方文化的特质而加速南方文化在北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29.
香港太平绅士:“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太平绅士源于英国的治安法官,它的成功移植主要满足了香港传统社会的"士绅"情结,在一定层面化解了殖民地社会对殖民政权的排斥.发展到今天.太平绅士制度成为香港政府联结民意以及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路径之一,探讨香港太平绅士的源流对于大陆完善其基层治理颇具启示.  相似文献   
30.
具有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类书,采摭群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是考经证史,检索和整理古籍的重要工具。文章详细介绍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的辑录目的、编辑人员、收录来源;并详述这四大类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