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4507篇
科学研究   754篇
各国文化   63篇
体育   313篇
综合类   77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1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597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532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78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袁仁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其《太阳底下》通过剖析教育的唯成绩论现象,探讨了学生的发展问题。作品本身具有高超的叙事策略,采用倒叙手法增强了文本内容的可读性,运用内聚焦的叙述视角,指出一味强调学习成绩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通过打破叙述时序,变换叙事频率和节奏展现了不同教育观念的冲突,意在突出素质教育观念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诉求。作者在文中高扬人性,呼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一个全人类的问题,更是一个在太阳底下的事业。  相似文献   
13.
诗歌《太阳公公要照像》,以照像为导入,让孩子感知太阳是人类的好朋友,感知诗歌语言的美:并引导幼儿创编诗歌。最后设计延伸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自然的兴趣,了解太阳对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张学广 《甘肃教育》2007,(7X):35-35
古人云:学贵质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教师若在教学中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羊年.那一年,“非典”肆虐,果子狸家喻户晓.这东西,据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看其模样,鼠不鼠猫不猫狗不狗,可见是个谬种. 2015年,也是羊年.这一年,雾霾不断.十二年一个轮回,山上狸跑了,雨下狸来了.这霾啊,更不是东西.过去万恶的旧社会“昏天黑地”“暗无天日”,现在全国人民正喜气洋洋地跑在奔小康的路上,让霾这东西搞得很是不爽.以至于,但凡晴天,但凡见到太阳,就让人生出超现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太阳     
八年前,我在青山绿水环绕的乡村小学做孩子王。 站在破旧昏暗的教室讲台上,看着那些蓬头垢面的乡下娃娃,我心里常有种莫名的悲凉。我曾想做一名作家,但命运却安排我做了园丁。既然做了园丁,那我就该做一名好园丁,用辛勤的血汗开垦这片光秃秃的荒山野岭,  相似文献   
17.
袁宏 《甘肃教育》2002,(10):10-10
在教小学语文第一册《太阳》一课时,我为任课教师制作了多媒体幻灯片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制作过程简要介绍,仅供运用电教手段教学之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陶渊明的分裂在于他隐居以求安宁却并未如愿,他挂念的既不是仕途,也不是自然,而是生命自身,怎样实现日常中的价值,在形而下中实现形而上的意义。他在田园的“栖居”是极为短暂的,他的精神生命最终走在了肉体生命之前,所以,陶渊明为自己的生存找了很多理由:自然、邻人、读书、回忆、写诗、颜回式的固守清贫、庄子式的纵情自然,并构想了乌托邦,写了挽歌辞、自祭文,但最终未能摆脱源于生命自身的形而上的孤独。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了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教师,太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业是栽培作物,农业产品是有生命的,有它自身的意志和精神,有属于它自身的内在力量,对这种内在力量,外部环境不能彻底改变它,只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满足它。而且,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栽培方式;要适时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强制它不生长——这一切,都于人的培育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