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6402篇
科学研究   634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353篇
综合类   304篇
文化理论   178篇
信息传播   18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798篇
  2011年   901篇
  2010年   705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948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选择是人生不息的行为表现,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能力之一。当今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呈多元化格局,竞争日趋激烈,发展不断加速,改革日新月异,环境瞬息万变,这就要求学校所培养的未来建设者具有很强的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22.
王炎龙 《电子出版》2002,(8):U018-U020
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多媒体为工具的网络传播手段被称为媒体发展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对现有传统媒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它们在传播新闻、信息及娱乐资讯等方面抢占受众市场份额,竞争态势扑朔迷离。对此,2001年初在北京广播学院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上千名学子展开了一场关于“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的专题论坛。对于未来媒介的生存格局,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为便于讨论,现摘录部分学者观点。喻国明  相似文献   
23.
图书馆依辅性的历史性终结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徐荣生 《图书馆杂志》2002,21(10):15-17
面对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论证了图书馆依辅性的淡化和终强,图书馆独立性、先导性、主导性的蕴育和发展的过程。并指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衍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21世纪是数字化生存的世纪,这不仅意味着科技的发展,而且同时意味着与此紧密相关的人文发展,人的生活包括人类文明观念,将由此产生本质性的转变。也正如美国未来学家、“互联网教父”尼古拉·庞  相似文献   
25.
生命树     
人的生存境界是指人对活着的看法:一般的说,过去的是经验,现在的是事实,未来的是理想人们总是感叹过去的幼稚,现在的痛苦,未采的渺茫.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心态  相似文献   
26.
对生存终极价值的探求与追寻,张爱玲虽然持悲观态度,但她并不就此全然否定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明知世界无情,也要尽力燃烧”,这可视为张爱玲生存哲学的精神内质。  相似文献   
27.
17世纪的苏州地区是白话小说创作与传播的核心区域,形成了以冯梦龙、袁于今、金圣叹、毛纶与毛宗岗父子、褚人获为中坚的“巨人星系”。他们以坐馆、卖卜、编刻书籍为生,有着复杂的思想矛盾和人格对立。  相似文献   
28.
张晓娟 《游泳季刊》2002,(3):25-25,27
培训是普及游泳的重要手段,也是基层教练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训可使大量的少儿参加游泳活动,得到锻炼,天赋得到发挥,可在培训中学到生存的技能,享受游泳锻炼的乐趣,同时,也为游泳选材打下基础。可以认为,培训工作是游泳项目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层教练员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29.
对肿瘤学期刊已发表的论文或稿件中绘制生存曲线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以期为编辑人员加工文稿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北大教授潘维在2008年1月28日《环球时报》发表文章《敢与西方展开政治观念竞争》,提出:在核武器时代,人类生存方式的主要竞争手段不再是军事技术和军事实力,而是政治观念体系。而当下中国思想战线的两大任务:第一,要解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将一个药方应付百病的荒唐揭穿;第二,要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中华的生存方式,给出关于"中国道路"或者"中国模式"的让知识界信服的阐述和理论解释。这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和未来生存的重要问题。此论一出,引发纷纷议论。汪卫华认为:要接续民主与科学的五四传统,就应当以科学的眼光看待民主,而非以宗教的虔诚供奉民主。不能不假思索地以西方的是非为是非,从旧的苏东教条一边倒向新的欧美教条。中国的知识精英应该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自信,为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与生存方式给出实事求是的解释.提供新的政治观念与意识形态模式。而中国的政治观念只有成功解释现实、吸引群众、凝聚民心,才具有活力,才能成为社会动员的观念基础。任剑涛指出:鼓吹中国开辟出一条完全不同于现代文明的崭新发展道路的说辞,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思想的妄想狂病灶。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政治处境,促成了我们的弱者政治思维。实现国家竞争优势、保持固家强大的理性要求,促使我们必须以政治理性主导民族情感和国家行为,而不能任由意识形态偏好、国家主观意志和民族情感肆意支配整个国家的利益选择和行为模式。肖雪慧则从历史、现实和逻辑的层面,层层剥笋地分析了潘维文章错谬之处。指出:中国不能自外于世界民主大潮;民主很实在,不是浸透着党派精神的意识形态和"空洞的概念";民主、专制不以东方、西方为分野。并质疑:"潘维要我们拿什么去竞争"。思想界对潘文所提问题的赞同或驳诘,深刻反映出转型时期中国的思想分野。好在真理愈辩愈明。这一组文章,正好呈现了本刊价值中立、为学界思想争鸣提供平台的一贯立场。胡粲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