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621篇
科学研究   111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20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4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90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三代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女性形象,女性精英知识分子的性格与命运映照当代社会中女性生活的多样形态。《应物兄》中有三类典型的女性形象:被规训与物化的女性、反抗男权的叛逆女性和圣洁而苍白的“理想”女性。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阐释,可以发掘隐藏于社会中的父权结构与男权意识,揭示女性主体意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与重构。  相似文献   
82.
李冰 《视听》2021,(1):75-76
迪士尼公主电影就像是一部公主形象变迁史.在这80多年的时间里,迪士尼对这些公主形象的塑造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迪士尼公主电影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于女性心声表达的关注,而迪士尼公主电影对这些公主形象的塑造变化,折射出来的是在这段时间内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要求以及女性内心的情感变迁.本文从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观的视角出发,探讨在...  相似文献   
83.
84.
喀耳刻作为西方神话的经典意象长期在后来的文学艺术领域中反复出现。通过对该意象的嬗变进行梳理,发现其在产生之初实则具有亦正亦邪的双重特质,却在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巫化和妖魔化,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约20世纪才逐渐改善。这一意象变化的背后实则鲜明地体现了女性话语权由缺失到建构的历史进程,其形象的恶化及该种女性类型的存在实则是男性话语权取得支配地位的必然结果。同时,在当代女性主义浪潮风起云涌之际,对该意象的重述也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对男性权威的消解。  相似文献   
85.
女性形象是漫威电影当中容易被忽视同时容易被误解的部分。就女性形象的塑造而言,漫威电影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偏向,深入思考,这种偏向的背后是更为隐秘的男权文化审美的影响。女性形象在电影中的片面化表现,实际上是因为女性在男性审美空间之内没有合适的地位,女性之于创作而言的艺术可能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相似文献   
86.
艾丽丝·沃克(1944—),美国当代著名黑人长篇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以及文学评论家,著作丰富,并受到世界文坛的认可。尽管其开创性的书信体小说《紫色》饱受争议,但本书使其一夜之间成名。《紫色》是一部根据女性主义来分析黑人女性救赎之路的小说。凭借此书,艾丽丝·沃克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然而,当时该书在美国国内外评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颇具争议。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通过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及成长经历,阐述艾丽丝·沃克女性主义在《紫色》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并从超验主义,女性同性恋关系等较为新颖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因及过程。  相似文献   
8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将女性主义和翻译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传统译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充分尊重译作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翻译领域的良性发展。但是这种颠覆传统定式的翻译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以一种辨证的眼光去看待。在具体的翻译中,要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推动翻译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8.
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玉 《文化学刊》2010,(1):140-145
性别理论的出现,与横亘于19世纪至21世纪的女性/女权主义思潮运动的出现和嬗变有着直接的关联。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社会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这一领域日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由于性别理论的前后变化,西方学者对性别角色的概念界定也大体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我们认为,性别角色是生理差异、文化期待和历史积淀等多重元素互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9.
周利荣 《文化学刊》2010,(5):98-103
媒介的根本功能是交往,女性获得媒介话语权是实现交往的首要条件,但它并不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决定性力量。从历史视野来看,一个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动力,如果生产方式适合女性的自然生理条件,女性对社会生产的参与程度就高,社会地位也相应提高。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致力于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其文化意义在于对男权文化显示出颠覆性倾向,但妇女解放只能通过女性对社会生产和文化创造的参与程度来实现,通过提高自身生产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90.
20世纪80年代的翻译研究领域,翻译活动已由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发展为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本文从全新角度把女性性别结合后殖民的社会背景,用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对王蕾和一蕾的翻译文本从语言和心理角度都进行了对比,探讨男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性别差异所体现出不同的翻译角度,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读者对莱辛作品阅读品鉴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