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435篇
科学研究   60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65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台的小说,主要写人,但稍带着他写过狗,然而,南台笔下的狗,似乎与近年的狼图腾、狗崇拜没有关系,并不为狗而狗,而是为人而狗. 一、<一朝县令>中的狗 <一朝县令>中有一条狗,名叫"黄狼",是水泉县代理书记曹兀龙的看家狗.狗而以狼命名,足见其恶.  相似文献   
12.
从"媒体崇拜"到公信力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有才 《青年记者》2006,(23):41-42
“媒体崇拜”不是公信力 “媒体崇拜”在我国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其基础是化缺乏对化的渴求,主流是信息缺乏对信息的渴求,尖端是思想缺乏对思想观念的渴求。在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时间里,新闻媒体广泛刊登各种指示并要求受众进行学习,其宣传作用被广泛而巨大地使用,媒体已经不单纯是媒体,而是承担了一定“政府件”作用,很多人甚至要在媒体信息的字里行间读出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的地位被时局抬升,“媒体崇拜”广泛存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媒体是真理和正义的化身,是党和政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报纸上这么说的”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战略转型:即从IT(信息技术)阶段转向IR(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变化,居不同层次、负不同职责的人,会各有所思,各有所悟。本仅表述了基层档案人员的某些感悟。  相似文献   
14.
15.
“人算不如天算”、“人事已尽,天意难违”等词句,在新闻报道中是经常出现的。作为俗语的运用,我们可不必过多计较。但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事实上,迷信的思维方式、采写方式已渗入到某些新闻报道的深层,它与政治、文化、经济等都有着微妙的联系。这使我们深感分析其现象、原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十以内的"一"、"三"、"七"、"九"四个奇数来研究藏英奇数崇拜现象,分别对它们的文化内涵加以分析,发现这些奇数在藏英文化中都蕴含着神圣、吉祥等积极涵义,并从藏英相同的奇数崇拜心理、相似的感知体验和文化经历以及都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三个层面来透视藏英文化观的相似性,以期为深度解读藏英文化的异同提供范本。  相似文献   
17.
《宜宾学院学报》2017,(2):29-35
郭沫若早年求学经历多次学制改革,见证了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现代化、全民化的嬗变。家塾的旧学训练让郭沫若偏爱闲适、抒情和自由主义的诗风;学制改革带来的混乱教育让禀赋过人的他深深厌恶,继而转向文学、历史之中寻求精神解脱;辛亥后板荡的四川迫使他东渡扶桑,接触异质文化。郭沫若尽管没能接受正规、系统的文学教育,但对于教育体验的不满与好胜心一再促使他用文字安抚并表达内心,叛逆的气质与浪漫主义的人生选择使其成为文学转向中连接新旧传统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7,(6):15-20
湖北省恩施地区的"赶场"文化,以宣恩县庆阳坝村最具代表性。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系统论方法,通过个案研究对其文化内涵管窥蠡测。恩施"赶场"文化内涵包括崇拜自然、天人合一的土地信仰,重视亲情伦理、社会交往的家园意识以及超越商业功利、以人为本的生存智慧。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对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甲骨文作为上古时代的真实镜像,蕴含着深厚的华夏民族精神。本文通过研究位于中原地区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片所记载的内容,来说明甲骨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具体表现为甲骨文里的"自然崇拜"观对后代"天人合一"思想数千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惠特曼《草叶集》对郭沫若《女神》抒情主题的影响包含五个方面:一是黑暗势力的摧毁;二是理想世界的蓝图;三是人与劳动的颂歌;四是对科学技术、文明进步的肯定;五是自然风光的图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