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4篇
教育   776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性由天成,而善性虽是天之所赋却非常容易失去,只要人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寡欲养心”,其存善之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2.
本文主要就唐宋近体诗中用和不用虚词的原因和效果进行了探讨。探讨的结论是近体诗中恰当运用虚词会收到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由此,这种出于语用目的的修辞用法转化成了新的规范。截取汉语的一个历时断面,唐宋近体诗中的虚词运用可以作为说明修辞与汉语规范的关系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23.
董庆军 《华章》2007,(3):118-118
人们一般较熟悉比喻的修辞方式.写诗作文时运用了比喻,往往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使诗文作品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4.
晚明文学家张岱是小品名家,他善于运用俭约修辞策略,熔才情、气节、学识于一炉,灵笔点化,俭从准生,简练中见丰富、平实中显新妙、单纯中透雅致,呈现出其小品文鲜明的语言风格,为我们营构了一个独具个性的艺术妙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这也正是俭约修辞策略所追求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25.
妙是中国文化、哲学的重要范畴,也是文学艺术中富于民族艺术精神的审美范畴。妙在文化、哲学、文学、书法、绘画、审美等方面,表现出其自身的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26.
把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放在后喻化时代的背景下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对继续教育的提出内容和实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使我们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27.
该通讯能够成为议论之源,在于选题,也在于写作结构的平衡。作者用小标题分层,运用对比结构,列出双方对应的观点,借助形式上的平衡结构,传达了丰富的信息,做到了既客观,又使读者获得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28.
在通常的理解中人们常常把教化理解为教育,将真理看作是关于世界的现成的知识,因而教化就是将真理作为一种现成的知识传授给他人。但是在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中,教化与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化并不是主体对一种客观知识的掌握和传授,它应该在柏拉图的意义上被理解为以某种“理念”为原型的“造形”,教化本质上是人的存在状态的本质性的转变。海德格尔在关于柏拉图洞穴喻的生存论解读中,对教化与真理的关系作出了深刻的辨析。  相似文献   
29.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为完成共同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互动的社会交往关系,反映了人们对于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地位的认识。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准确地把握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当前我国新世纪新阶段,  相似文献   
30.
声喻,也称为拟声,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拟声词,日语和汉语中也存有大量的拟声词。由于日中两国的文字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日、汉两种语言的拟声词在句法使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本文主要从句法特征方面对日、汉拟声词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两种语言在声音文化上存在的一些差异,从而为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