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6974篇
科学研究   22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01篇
综合类   21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620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841篇
  2010年   688篇
  2009年   600篇
  2008年   951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58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
本文在总结以往学者对近向体和远向体研究的基础上,分为实意动词和助动词两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归纳总结和探讨。作为近向体和远向体的翻译方法研究的系列论文之一,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2.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我们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以各地中考中的一些试题为例,将动词的主要考查点逐一解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3.
浇灌文明花     
(2月20日)习惯,是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形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习惯?作为少先队员,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要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是最基本的文明礼貌。我们要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坚持不说谎话、粗话,不骂人、打架,要主动、热情、大方地和人打招  相似文献   
94.
孙斌 《初中生辅导》2012,(17):35-37
"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是初中英语试题中一种常见的题型,由于动词是各类词中变化形式较多的一种,所以同学们在做此类题时往往找不到做题思路。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这类题应怎样入手。 拿到一个题目我们可以首先初步判断一下所给的动词在句中是做谓语用的谓语动词还是做其他成分用的非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95.
李玉英 《学子》2012,(12):61-62
一、孩子们的握笔有多高因为是低段语文老师,所以特别关注孩子们的握笔姿势。无论是自己上课,还是听别的老师的课,总会有意无意的去留意孩子的握笔。从我的观察看,孩子们写字姿势最大的问题是握笔过低。为了验证我的观察,我对自己刚接的一年级新班进行逐个的测查。下表为测查情况(单位:厘米)。  相似文献   
96.
学习英语必须熟练地掌握动词的用法。英语动词很多,难易各异。本文从中学英语新教材中挑选出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把握的一些动词进行例解,必要时在【用法提示】中作适当的说明。文中的释义和例句尽可能取自教材。【完成句子】的要求是“根据所给汉语完成句子,每空一词”,这种表述在正文中从略。  相似文献   
97.
他们今天都在这儿。误:They all are here today. 正:They are all here today. 析:all表示“都”,在陈述句中,一般应放在联系动词之后。  相似文献   
98.
皖北口语"很+VP"中的V是动作动词,不具有"客观量度,"V后宾语可带可不带,主语主要为第二人称,常用于祈使句。这些与普通话形成对立。皖北方言"很+VP"表达出言说者强烈的主观性,言说者对言说对象有强烈心理期待,这种强烈主观性使得不具有客观量度的VP具有了主观量度。  相似文献   
99.
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对比与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日语自动词和他动词的概念、区分及其意义,以及成对的自、他动词表示被动、可能、存续时的用法对比等。  相似文献   
100.
在黄冈方言中,“着”可附在时间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构成具有动词性的“着”字结构,相当于“等到……以后再……”或“等到……再说”。成都方言“哆”字结构与黄冈方言“着”字结构性质相同,二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哆”、“着”都不是“再说”衍生出来的;关于“着”的来源,杨永龙(2002)所说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