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秦观通过“以婉为雅”来推进词的雅化,“以婉为雅”指的是在保持词体婉约特质的前提下,提高词的品位,推进词的雅化。不管是秦观的“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的词作,还是单纯抒写相思离别的词作,大都是以婉为雅,这跟秦观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2.
123.
精彩的语言可以使文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更有效地表达思想内容。近年的中考中,优美的语言也成了作文得高分的亮点之一。至于如何才能使我们文章的语言靓起来,笔者将从修辞运用、引仿诗词、挪借婉曲、整散结合四个方面具体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4.
苏童以他特殊的风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精致的小说世界,奇异多姿,引人入胜。其中《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米》、《蛇为什么会飞》等分别代表了他不同阶段的创作特色,这些作品往往消解理性,淡化伦常,转而关注人性的艺术刻画,具有深刻的心理特质。而其细致柔软的文字则以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常生活悲剧,好似颓靡的天堂,又如邪媚的地狱,包蕴着人世无限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5.
曹志平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63-65,104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理论,在北宋词学批评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6.
洪波 《现代语文》2006,(9):75-76
汉语博大精深,表达委婉曲折,留学生在进入中级阶段以后掌握一些众所周知的婉辞是必要的,有益的,只有这样,必要时方可将不便或不愿直言指诉的内容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让听的人不会尴尬,也能显示说话人的素质和修养.  相似文献   
127.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在表现思亲怀友之情或背井离乡之意时,不直接写自身却从对面落笔,别出心裁地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婉曲含蓄,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之为"主客移位"或"对写法",也叫"一笔双写"."主客移位"其实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即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相似文献   
128.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如何使文艺不做市场的奴隶,不沾染铜臭气?应当祛除文艺创作中的“媚商”习气、“媚娱乐”倾向与“媚众”特性,使文艺创作与商业利益、文艺乐感体验与价值引导功能、文艺创作与人民大众之间通过良性的互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亦即通过纯文艺与商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文艺自主原则与经济原则相互平衡的文学场或艺术场;通过溶解性的“乐”之功能与振奋性的“教”之功能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寓教于乐的平衡式“快乐”;通过扎根大众与反思大众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平衡而深沉的“爱众”式受众观.通过这一系列平衡建立起健康可持续的社会主义文艺观.  相似文献   
129.
金媛 《科技风》2011,(20):198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对法语中的一个重要修辞方法———婉曲,及婉曲中包含的五种辞格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以便于学习法语的学生掌握更为生动的法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0.
许多中外作家都是修辞方面的专家,他们通常借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象征一类人、一种精神或其他.著名的中国女作家舒婷曾写了一首诗《致橡树》,这首诗借用橡树和木棉描述了一对恋人.美国著名的女作家米切尔写了小说《飘》,她在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两对恋人:维希礼和媚兰;瑞德和斯佳丽,这两对恋人是橡树和木棉在《飘》中的情感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