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本文具体讨论了中国与西方在婚礼文化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对准备婚礼,婚礼仪式等方面产生的不同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俗差异。探讨跨文化交际中民俗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312.
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本文借助一些例子,分析对比了中英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声色以及所进行的仪式,以期说明中英婚姻礼仪中虽然婚俗形式存在差异,但人们祈吉祝福的愿望是一样的,中英婚俗中都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汉水中上游民众的婚俗文化发生了现代转型。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喜庆”这一整合方式,实现了传统和现代的融合。婚礼主持人为了实现“喜庆”的气氛,商家推行的“时尚”文化手段,也同时加速了传统婚俗的消解。  相似文献   
314.
婚俗是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性格、审美观、价值观、伦理道德和宗教文化,也反映了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国运的起伏。汉民族传统的婚礼实际上是传宗接代的庆典,热闹而喜庆;而对传统的英国人来说,举行婚礼是在上帝面前签下神圣的誓约,自然是严肃而庄重的。  相似文献   
315.
婚俗不仅包括婚俗形态和婚俗仪礼,还应包括婚姻关系建立后男女之间的婚俗秩序。传统婚俗强调男尊女卑,强调婚俗秩序中女性的民俗责任,而忽视男性在民俗秩序应尽的义务。"三言""二拍"的婚俗书写,坚守了这样的婚俗秩序。但冯梦龙和凌氵蒙初毕竟是身处晚明的进步分子,在时代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他们的婚俗书写也表达了尊重女性、赋予男性相应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男义女贞的理想婚俗秩序的观念。这种婚俗观念是建立在婚姻双方情感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316.
朝鲜族自古以来具有相当丰富而隆重的婚姻习俗。19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保持朝鲜半岛的婚姻习俗,采取半亲迎,亲迎的婚娶方式,而且婚礼程序和内容非常烦琐。而如今,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只采取亲迎的婚娶方式,不仅婚礼程序和内容普遍得到了简化,也产生了很多新婚俗。  相似文献   
317.
以韩国民俗文化中的婚礼习俗为透视点,论述了从古至今的韩国婚俗中始终渗透着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尽管韩国现代婚礼已将东西方文化巧妙融合,体现了韩国古代传统与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但是整个婚礼形式仍然保持着儒文化色彩。我们可以从中窥视韩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与重构,儒家文化传统始终存在于韩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对于塑造民族精神起着多元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18.
长期以来,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其婚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明清时期的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特别是改土归流之后,汉文化和婚姻风俗影响了苗族等广大少数民族地区,本文以研究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婚俗为切入口,通过剖析不同民族及历史变迁对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婚俗变化的过程,以期对少数民族社会史和婚俗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19.
蔡小玉 《中国教师》2009,(Z1):533-534
<正>本学期一开学,我班即按学校"民俗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组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家乡婚俗"的调查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家乡婚俗变化;在调查的过程中思辨婚俗中的优与劣,了解哪些习俗是值得继承发扬,而哪些陋习是该破除的,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20.
基于笔者的英译实践,笔者将从互文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花腰傣婚俗文化英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将源语作者的意图置于首位,也就是说,译者应该做到保持源语文化在译语文化中的原汁原味地再现,保持花腰傣婚俗文化的独特民族风情。为此,从这个角度来谈花腰傣婚俗文化的英译,就是要求译者要以文化翻译论为指导,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