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9 毫秒
51.
中俄婚俗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艳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46-50,126
婚俗是民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其各自的婚俗.熟悉和研究这些不同婚俗,可以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婚俗程序、语言文化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了解两国不同的民俗文化,对加深中俄人民的友谊无疑是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俄语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52.
羌族婚俗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从羌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和羌族婚礼的形成及其特征看,羌族婚俗具有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羌族婚俗不光是一种单纯的民俗现象,而且是羌族宗教意识的体现物,民族精神的象征物,民族的人文观念、伦理道德的寄托物。  相似文献   
53.
关于《救风尘》的一点民俗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救风尘》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创作的一部喜剧,敷演风尘女子赵盼儿以风月手段战胜花花公子周舍,营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历来人们在分析赵盼儿得胜的原因时,多从二人性格的对立,从赵盼儿的性格入手。这固然是她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剧中有关“羊、酒”的习俗,提醒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不应忽视民俗习惯对人们心灵、精神的制约,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4.
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的状况作"现在性"的观照.  相似文献   
55.
本文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约有三分之二是反映或涉及青年男女婚恋题材的诗歌.从婚俗的形式看,大致可分为以男女相悦为基础,形式自由的“自愿婚”,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以一夫一妻制为标志的“对娶婚”。本文对这两种婚俗形式的特点、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从汉字"嫁""娶"的字形、字义入手,分析了婚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从"嫁" "娶"和"marry"的对比中简要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7.
黔东南苗族婚俗,女性始终是一个自由的主体,不管是恋爱、结婚还是离婚,女方既自由主动又受人尊重,她们同男性一样平等地享有婚姻的自由。这种女性文化观与苗族较少受汉族文化影响和自身的历史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58.
“回门”仪式乃是指新婚夫妻相偕回女家有亲之事,闽粤地区婚后礼“回门”仪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及根源。从清至民国修治闽粤地方志可知闽粤二地多有“回门”仪式之行,且往往视“回门”即为“归宁”。这种风俗承继中原文化而来,且深受文公《家礼》影响;而此仪式见于文公《家礼》,但不载于历代循之不废的《仪礼》婚礼,且其他经籍史传所载之“归宁”亦不同于“回门”。今谓“回门”即“归宁”者,实与历代经籍史传所记载有所别异;观历代载礼之书,自《家礼》始录有“回门”之仪,自明代首见于官方礼书之中;至清,则有“回门”、“归宁”二者混用情形。总而观之,“回门”初始乃为民间习俗,至明代则有久俗成礼之迹。  相似文献   
59.
客家文化研究应当深化,这是学术界多年来的共识。但怎么深化,选择怎样的路径,这都是学者们非常关心之事也为此努力着。本专题以客家婚俗为例,选择了三位台湾中青年学者的论文,试图把笔者的想法诠释出来,亦即还是要注重文献资料的发掘。  相似文献   
60.
宋话本的故事内容表达、人物形象塑造、语言文字描写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当时婚俗的描写也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尤其对于“相媳妇”、“坐花轿”、“撒豆谷”、“拜先灵”等新婚俗的记录与描写,更是为我们了解两宋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婚俗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