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74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婚内强奸是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状,婚内无奸的说法在现代社会是站不住脚的。而且为了更好地维护妇女权利,促使妇女自身的独立,有必要确立婚内强奸的犯罪化。  相似文献   
92.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把结绳,契刻,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  相似文献   
93.
<正>斐波那契,是13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数学家,在他的著作《算盘》一书中,有一个著名的兔子问题:一对小兔子,一个月后长成一对大兔子,这对大兔子每经过一个月就可以生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也都是经过一个月可以长成大兔子,长成大兔子后也是每过一个月就可以生一对小兔子,那么,从此人在市场上买回那对小兔子算起,每个月后他拥有多少对兔子?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名的第二类契贝谢夫多项式的性质并得到了一些恒等式。  相似文献   
95.
杜甫曾在诗中以稷、契自比,后人或以为这只是一句高而不切的儒大言,或举其关心国事、陈述政见之诗以证其言非虚。然读其诗,还应观其事,从杜甫短暂的仕途生涯中最重大的政绩-疏教房Guan,以及他对苏涣的过誉两件事可以看出,他对人事尚缺少正确估计,这就注定了在仕途上要遭到失败。但这并不等于说他“自比稷契”只是一句大言,因为稷、契本只是两位以民为念、为民谋福,杜诗中时时流露的“宁若身以利人”的仁心,正与稷、契“已溺已饥”之心相通。  相似文献   
96.
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有相似之处。由于理论上对于"赠与"一词未能准确把握,引起无休止的有关"一般赠与"和"婚内赠与"应如何区分的争论。赠与合同的核心是单务、无偿性,因此如果夫妻间的财产处置非作为利益交换的工具时,应直接视为一般性赠与合同,按照《合同法》领域规则处理,满足要件时可以赋予撤销权;反之,则应认定为夫妻财产约定。在夫妻内部关系中,财产约定一经生效就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并不得任意撤销。当涉及一方或双方的交易第三人时,则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模式确定物权移转的规则。  相似文献   
97.
明代自洪武年间(1368)建国,至崇祯十七年(1644)灭亡,中间历16帝、17朝,历时共276年。研究这一时期的婚姻情况,尤其以皇室婚姻情况为典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王朝的发展。皇室成员的婚姻在明代洪武至永乐朝、洪熙至宣德朝、正统至崇祯朝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婚配对象的身份性变革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等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8.
本文对唐代“称父为哥”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作者首先对顾炎武、王力等人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所选择的思路提出质疑,认为研究此问题,必须从历史上来说明它所反映出的社会制度的实质,进而从特定历史时期,具体民族婚姻制度、民俗、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和影响等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
本文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约有三分之二是反映或涉及青年男女婚恋题材的诗歌.从婚俗的形式看,大致可分为以男女相悦为基础,形式自由的“自愿婚”,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以一夫一妻制为标志的“对娶婚”。本文对这两种婚俗形式的特点、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