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2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有相似之处。由于理论上对于"赠与"一词未能准确把握,引起无休止的有关"一般赠与"和"婚内赠与"应如何区分的争论。赠与合同的核心是单务、无偿性,因此如果夫妻间的财产处置非作为利益交换的工具时,应直接视为一般性赠与合同,按照《合同法》领域规则处理,满足要件时可以赋予撤销权;反之,则应认定为夫妻财产约定。在夫妻内部关系中,财产约定一经生效就发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并不得任意撤销。当涉及一方或双方的交易第三人时,则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模式确定物权移转的规则。  相似文献   
52.
明代自洪武年间(1368)建国,至崇祯十七年(1644)灭亡,中间历16帝、17朝,历时共276年。研究这一时期的婚姻情况,尤其以皇室婚姻情况为典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王朝的发展。皇室成员的婚姻在明代洪武至永乐朝、洪熙至宣德朝、正统至崇祯朝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婚配对象的身份性变革与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等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唐代“称父为哥”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作者首先对顾炎武、王力等人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所选择的思路提出质疑,认为研究此问题,必须从历史上来说明它所反映出的社会制度的实质,进而从特定历史时期,具体民族婚姻制度、民俗、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和影响等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约有三分之二是反映或涉及青年男女婚恋题材的诗歌.从婚俗的形式看,大致可分为以男女相悦为基础,形式自由的“自愿婚”,遵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以一夫一妻制为标志的“对娶婚”。本文对这两种婚俗形式的特点、历史根源与时代背景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55.
元代汪古马氏家族源自西域,在未进入汉地之前,基本上与非汉族人联姻,具有较强的族群认同感和种族联姻特征。入元后,随着该家族逐渐深入汉地,其通婚由种族婚姻向政治门第婚姻不断转变;且大多与与自身身份地位接近的中低级官僚联姻。另外,马氏家族还十分注重选取与自己同样倾向汉文化且具有较高汉化儒学水平的家族和个人为联姻对象,这从一个侧面映射出该家族逐渐汉化和儒化的历史进程。另外,随着家族居地的变迁,马氏的通婚还表现出一定的地缘性及情感和交谊因素的成分,反映了元代少数民族中低级官僚家族通婚状况的许多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6.
说"婚活族"     
最近,由"肉食女"这一词衍生出了新词——婚活族. "婚活"深刻地反映出了当今青年一代的婚恋状态.本文从"婚活族"一词的词源,产生原因以及词义的扩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相似文献   
57.
婚姻和生育系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应当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必修课.我国的大中专教育是青年学生踏向社会的重要平台,是推行"优婚优生"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最后时机.要改变我国人口出生素质低下的情况,必须改变生育上的盲目性、对大中专学生进行专门的、系统的"优婚优生"教育.  相似文献   
58.
时代已经让婚外情成了某些人的一种资本。就连这走婚也被赋予了时代色彩。谈性色变的时代已经远遁,婚外情居然成为一种摩登。这是时代的进步抑或人类的悲哀?  相似文献   
59.
海南黎族早在解放前已实现了一夫一妻制,但原始的族外群婚仍顽固地残存着,并在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黎族地区普遍盛行的“放寮”习俗,便是这种族外群婚残余的典型表现。在阐述“放寮”婚姻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其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与永宁阿注婚的不同。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