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8篇
教育   11911篇
科学研究   1855篇
各国文化   123篇
体育   835篇
综合类   433篇
文化理论   201篇
信息传播   911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81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512篇
  2015年   1042篇
  2014年   2314篇
  2013年   1572篇
  2012年   2238篇
  2011年   2445篇
  2010年   2013篇
  2009年   1990篇
  2008年   2616篇
  2007年   1418篇
  2006年   1102篇
  2005年   828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朱天  李沫  张森 《声屏世界》2003,(9):10-11
所谓现场庆典,是指从一个时事故事出发,全方位提供其独特潜能的一种叙事方式。它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一种仪式,一个“盛大”的节日。而在进入电视媒介的传播范围之后,现场庆典又被赋予了一种引申的含义。通过这种含义,它唤起了受众对相关事件的普遍性参与、分享甚至”礼拜”的热情。虽然这种节目样式脱胎于新闻的现场直播,在多维层面上集中体现了电视传播特性,但它却又不等同于通常概念下的新闻现场直播,而是建构在新闻现场直播节目形式上的一种“变形”。  相似文献   
64.
杨伟光,1935年11月出生,广东梅县人。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年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历任编辑、记者、副主任、副台长。1985年调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1991年任中央电视台台长,1994年任广播电视电影部副部长兼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为北京广播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65.
2l世纪的中国人,面对的是顺之昌、逆之困的全球化趋势。与此同时,中国的现化化事业进入了关键时刻。在这个年代,决定公民和国家发展成败利钝的最重要条件是公民一举一动无不受其制约的制度环境;但公民的心智状态对自己乃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66.
吴瑾辉 《数学教学》2003,(5):17-18,F004
对于高三的数学教学,在复习课中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探究和实践呢?我以《等差、等比数列的子数列探索》为课题,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定义子数列 若数列{b_n}是由数列{a_n}的一些项按原来的顺序构成的一个新数列,则称数列{b_n}是数列{a_n}的子数列.  相似文献   
67.
看一年的新闻佳作,应可看出这一年的历史演变的轨迹,新闻记者为此做出了精确描述。2001年度选送的广播新闻参评稿件(节目)中,不乏这样的上好作品。这中间,还透出记者冷静观察,理性客观反映见长的特色,以及记者置身新闻事件而使报道愈为生动感人的场面。不足的是,显现重大新闻价值、让人眼睛一亮的消息太少。  相似文献   
68.
生活在别处     
子矜 《中文自修》2004,(12):27-27
每个城市都不乏流浪猫的影子,它懒洋洋地转过街角,背过身去,冷笑不已。偶尔,你会在夜幕中瞄见它的影子,形只影单而神采奕奕。没人知道  相似文献   
69.
70.
明弘正间审美主义倾向之流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文学自永乐年间始为重事功、重义理的台阁体文学所擅坛 ,经洪、宣、正、景、天、成诸代 ,至弘、正间才有所变化 ,其中一重要的原因即审美主义要素的大幅度增长 ,遂取代了尚质论文学观的地位 ,也只有在这一背景之下 ,才有了我们今天把握到的明中后期文学的一个差异性面貌。鉴于长期以来 ,文学史与文论史界疏于对这一变化状态及其复杂性等的研究 ,本文试图在此有限的篇幅中 ,经过具体考察 ,对相关问题作些开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