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孔颜之乐”,是忽略身处贫穷、困厄的现实处境,能长期地保持一种精神饱满、愉快的心灵状态,是一种超脱、高级的乐趣,是一种宁静闲适、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当前大量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和影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尽量使贫困大学生获得孔颜之乐,在良好的心境中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22.
魏晋以来论山水画多重在创作客体,但宋人论画重在对主体人格修养的叩问.这一变化固然有山水画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具备的自身的发展逻辑,但同时也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外在原因.山水画批评风尚的这一变化时期,正是影响中国社会近千年的理学的流布时期,两宋时期的山水画家和山水画理论家们是难以置身于理学这一"时代精神气候"之外的.  相似文献   
23.
朱熹认为“孔颜之乐”包括三个方面和三个层次:“鸢飞鱼跃”境界、“无一夫不得其所”境界和“万物各得其所”境界。对于如何求得“孔颜之乐”,朱熹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全面而系统的“无意必固我”、“内外交相养”的持敬方法和“以己及人”“推己及人”之忠恕方法,以及推而至于至极的“致中和”方法。朱熹的诠释不仅推进了儒家人生哲学的发展,而且对于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孔颜乐处"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境界,体现了他们对物质、名利的淡薄,宠辱不惊.这种精神境界对我们现代人的精神家园的失落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告诉人们不要太过于执着物质享受,应该安抚自己浮躁的心,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5.
“孔颜之乐”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命题之一,这个论题不仅是由韩愈提出来的,而且他还认为颜子的“箪食瓢饮”是圣人的细小之事,这个观点在宋代遭到了周敦颐、程颐等人的批判。“孔颜之乐”的命题正是在对韩愈观点的不断修正中才逐渐明晰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26.
"孔颜乐处"是宋明理学的一个重大课题,宋明理学家将"志伊尹之所志,学颜渊之所学"作为其道德的追求.孔颜所追求的"乐"是精神人格的自我体验,其内圣境界强调的是主体自我修养,认为在道德价值之上还有更高的"道",表达出在世俗得失、毁誉、是非的超脱中对自由、自在、自得、自乐的向往.  相似文献   
27.
"孔颜乐处"是一个人生理想,也是一个理想境界的问题。作为宋明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历来对它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诸多著作及注解,从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和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28.
“孔颜之乐”源于《论语》。宋明时期,诸多理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佛道思想的影响下,宋明理学家对“孔颜之乐”的探讨都是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对“终极乐地”的追寻,并没有从实质上讨论《论语》中的“孔颜之乐,所乐何事”。《论语》的原文和诸多注解,均将“孔颜之乐”理解为“贫而乐道”之乐。“孔颜之乐”是在以道为核心的生活中自然呈现的生活状态。“孔颜之乐”源于个体对道德的追求而产生的内在自足,从而实现了对外在世界的超越。孔颜所乐之事贯穿于有关“道”的生活的始终,主要体现在学道之乐、行道之乐及与道相合之乐。  相似文献   
29.
周敦颐作为理学开创者,对二程最重要的启示是“孔颜之乐”。“孔颜之乐”涉及儒家的境界论问题,主要讨论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如何由有限而达到无限。在这个问题上,周敦颐以“道德有于身”进行了初步回答,二程则继续深化,提出颜子之所乐,在于经验世界与价值世界合一而产生的精神快乐。此外,抛开历史记录,论文以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我与你”理论,对“颜子所乐何事”提供另一种思路的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