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3036篇
科学研究   276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291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194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628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420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盛宣怀,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官僚、买办,他在上海创办了一座愚斋图书馆,具有早期图书馆建设理念。其藏书与刻书颇有价值,但长期以来却不受重视。本文拟对其藏书和刻书两方面的价值做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2.
吕健 《编辑学刊》2004,(1):19-22
谈论中国出版的国际化战略,谈论上海出版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联系,其实关注点都在于中文图书世界中的竞争,对上海而言则是与外地出版的竞争.对上海图书业竞争优劣势的考察,必定要涉及到图书作者方面的因素:上海作者本身是否具有优势足以支撑上海的图书生产,上海出版社是否对作者更具吸引力,上海图书生产是否更多地借助于外地的书稿供应者,这些问题其实是相互关联的.本文拟就图书作者的地域结构这一角度,审视形成上海图书出版产业竞争力(特别是上海图书业相对于北京图书业的竞争力)的一个方面的原因.这个方面的原因虽然不能算作决定性的,但其重要性却不容置疑;这样的工作虽然属于微观层面的,但却与现实运作颇为贴近而较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83.
年鉴是集数据、文献、情报、资料为一体的多元化信息载体,对于了解、研究和促进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鉴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4.
《隋书·经籍志》在著录体例上的创新之一是注明书籍的存亡。受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 ,加之《隋书·经籍志》修撰时面临特殊的客观条件 ,《隋书·经籍志》通过“有”、“等”、“各”、“并”等体例的运用著录亡书。  相似文献   
85.
郑重 《新闻记者》2004,(9):59-59
甲申春节,未能外出访友拜年,蜷居蜗室,读陆幸生即将结集出版的文字,有的文章过去已经读过,再读仍感新鲜而有所得。读完最后一篇,虽然有着“这个春节卖给陆幸生了”的感叹,但仍然沉浸在“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一片心”的意境之中。陆幸生性格内向,不事张扬,不嗜茗饮,不尚清淡  相似文献   
86.
驰名中外的聊城扬氏海源阁藏书的下落.始终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以“书信总单”、《中国版刻图录》、《楹书隅录初编》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目录为依据.对照说明了当时风传海源残阁所藏二十三种宋元珍本售于日本人的不实传闻。  相似文献   
87.
1950年2月,我在上海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学系毕业后,系主任顾颉刚先生介绍我到顾廷龙先生主持的合众图书馆工作。我在图书馆工作28年,计在合众3年,1953年合众捐献,改名历史文献后5年,1958年与科技、报刊、上图四馆统一后又20年,28年来一直在顾先生领导下工作。1978年我应颉刚师之召,奉调去北京后,与先生还常有书函往还;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河南省图书馆珍藏的四库全书《日知录》、《明文海》抽毁本多角度论证其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可供研究中国图书史、四库全书编修史和清廷禁书、毁书史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89.
90.
在我童年、少年的时候,家境是那般贫寒。记忆中除了一间茅草房、两只半空的箱子外,几乎什么值钱的西也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