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儿童的发展需要交往。人是一种“非特定化、未完成的存在物”^[1],需要不断完善;人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需要在与周围世界普遍交往中践行各种社会关系。人在交往中不断积累、成就自己的本质:交往越广泛、深入,人们越能成为自己;缺乏交往的人则易失去自我,甚至找不到自我。所以,人生过程就要不断与他人交往、与世界交往而后才能逐渐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本质上仍是一种存在物,尽管与普通的事物有所不同。因此,道先于天地的“先”和道生万物的“生”都是事实上的,而非逻辑上的。由于从逻辑上看任何存在物都是相对的,都不能充当世界的终极根源,这使得老子的宇宙论在认识论上缺乏充分之理据。男一方面,由于道不过仅仅是无数存在物中的一种,与万物并无根本不同,所谓万物最终归返于道的问题便也自然消解。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人是现实的人,这种人必然是现实存在的人,而现实存在的人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为了满足生命个体的生存需要,人们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而要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人们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群体,随着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群体必然进一步扩大,并最终走向人类的统一。因此,现实的人其存在形态必然是个体、群体和人类的统一,把握现实的人的存在就必须分析个体、群体和人类的不同存在形态,并把这些存在形态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非存在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自从柏拉图以来就一直持续不断,具体表现为个体词的所指物或一类事物的共相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经院哲学中唯名论和唯理论关于共相(本质)是脱离具体的感性事物的独立实体还是作为概念仅存在于我们的心灵、精神之中的争论即与此相关。现代哲学则主要通过语言的途径来讨论非存在物是否存在这一本体论问题,对于它的理解体现了语言哲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试析档案文化的社会生态系统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颖 《湖北档案》2010,(10):12-14
由于社会生态系统产生于人与社会发生关系以后,所以,社会生态系统无可避免的具有自然生态的属性,同时也具有社会生态属性和经济生态属性。社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系统.是一个具有自然性、经济性和社会性三种属性的客观存在物。所以,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社会生态系统属性的分析,来对档案文化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6.
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人民至上”的时代理念,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但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立足对“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系统、深入认识,揭示体育对人“自身自然”改造的活动属性,阐明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和观念更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人是“自然存在物”,认识体育的“本原”属性,确立和谐的生态体育观;基于人是“类存在物”,认识体育的“本来”属性,确立自由的生命体育观;基于人是“对象性存在物”,认识体育的“本位”属性,确立感性的实践体育观;基于人是“社会存在物”,认识体育的“本生”属性,确立全面的发展体育观。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激发我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单元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指向一个论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必然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广义地说,自然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包括人类。所以,爱惜自然就是爱惜自己,敬畏自然就  相似文献   
18.
王崇 《文化学刊》2014,(1):10-15
<正>引言周有光先生认为:文化是历史的精髓,抽去文化,历史就成时间的空壳。文化是人生的精神,离开文化,人生就成有形而无神。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存在物。正是文化的出现,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正  相似文献   
19.
教育要尊重生命,是由于教育起于生命,依据生命,服务生命。生命是教育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二是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三是生命体的积极投入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教育与人的生命和生命历程密切相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拥有美的客观存在物只有与能欣赏这种美的主观实体相契合时,这种美才能称其为美,并放射美的光彩。我切身体验这种感觉是在我批改学生的作文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