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6529篇
科学研究   449篇
各国文化   249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203篇
文化理论   204篇
信息传播   120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761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816篇
  2011年   1381篇
  2010年   1516篇
  2009年   1238篇
  2008年   1922篇
  2007年   1740篇
  2006年   1430篇
  2005年   1734篇
  2004年   2121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492篇
  2001年   520篇
  2000年   561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我这界外之人一时心血来潮,也想论说论说散的创新哩。并不是矫情,也非自我炒作,确实是针对近期媒体现状有感而发。说“界外”也是照葫芦画瓢。因为依行家定式,界外即指散界以外,因我不是专治散的,故也贴切。界外人论说散创新,这似乎就有点不自量力,没有写出什么名堂,更不是吆五喝六的论家,还侈谈什么创新?故而这“浅论”乃是自作多情,一家之言,凑得个热闹罢了。契诃夫不是说,大狗叫,小狗也叫吗?于无声处听狗叫,界外人说界内话,或许歪打正着,不亦快哉。  相似文献   
122.
新闻语言和散语言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首先,这两种体都是语言艺术,都要求在遣词造句上准确、鲜明、生动。事实上有些新闻作品你很难把它归属到哪一类。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黄延骏的《今日自帝城》、范长江的通讯集《塞上行》等。这些作品似乎介于两种体之间,把它们划入通讯范畴可以,把它们归入散范畴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两种体裁都强调真实,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和人物都可以通过散式新闻的形式及时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3.
怕坐主席台     
主席,在我幼时的心目中是十分神圣的,以至读书时有人称我这班长为班主席时,我惶恐得应都不敢应。因此,尽管现在到处都可摆出主席台,我还是怯兮兮地改不掉,看来天生不是当官料的毛病:怕坐主席台。  相似文献   
124.
但是你没有     
忘了是在哪里看到这首诗的,只记得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125.
《出版参考》2005,(12):1-1
一个哲学家说:我们并不知道怎样爱我们自己。当然,也不会把爱施给他人。  相似文献   
126.
生命的感动     
落冰 《出版参考》2005,(12):6-6
作为医生,天天和病人打交道,看惯生老病死,已经很少有事情让我感动了。  相似文献   
127.
在你的记忆中,一定有让你感动的老师。孙老师就是我们最崇敬的好老师。她个子不高,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8.
书品四题     
去年间,福建坛曾有过一场小小的热闹。那是一次关于我省是否可以称作“散大省”的论辩。一方的观点是否定的,理由是我省散界缺乏在全国范围内领袖群伦的人物;另一方的观点是肯定的,理由则是我省散创作人多势众。这种争论当然不会有什么结果,论辩最终不了了之。但双方的初衷和出发点都很美好,  相似文献   
129.
排比句是汉语句式中较典型且运用较多的句式之一,在行文中有增强气势,加强感情色彩,为文章增添华彩的重要作用。基于英汉语言差异,选取《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一、二册),对张培基英译文中排比句的翻译及翻译技巧进行解析,以加深读者对排比句及五四时期散文的理解,提高排比句的翻译水平,同时希望引起国内学者对排比句英译的重视,以促进排比句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130.
邱槿 《海外英语》2022,(5):36-37+47
散文翻译难在传译原作之韵味。基于前人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刘士聪先生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提出了文学翻译“韵味说”,认为散文内在的声响与节奏、意境与氛围和个性化的话语方式三位一体,共同构成散文的韵味。该文拟从刘士聪“韵味说”的三个维度,探究葛浩文译本如何再现朱自清散文《春》的韵味,以期丰富“韵味说”的实践,为散文翻译鉴赏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