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1篇
教育   495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眼看2007年的高考要到来了,人们在谈论备考应考的同时,总是要提及以往的高考,特别是2006年,因为它对今年来说最具参考意义。不久前幸会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听到他的一个观点:2006年高考作题中.最精彩的是“北京的符号”。这一断语。我不仅完全同意,且引起了对高考作问题的再次思考——对今年及以后的思考。其结果是,从对这一题目的处理,可以总结出一些写作高考作的规律性思路与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2.
我曾经看过孙双金老师写的一本书,在书中他是这样阐述教育评价语言的:“评价语言在教学上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评价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所以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前几天,我有幸到杭州聆听了孙老师演绎的“演绎激情与本色语文”  相似文献   
103.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4.
王金星 《下一代》2008,(3):28-28
在生活中有一些敢于迎接挑战的人,鲁滨孙就是其中之一。在岁月的长河中,鲁滨孙耐不住寂寞,想当一名水手,这个理想的种子在一天天发芽,终于有一天,他当上了水手。这就是故事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5.
孙过庭的籍贯有三种说法 :一、吴郡 ,二、陈留 ,三、富阳。本文在多方面否定陈留说的基础上 ,进一步补证富阳说之不可靠 ,从而力主吴郡说  相似文献   
106.
我不大赞成以地域区划教学流派,尽管近年曾经出现过诸如“京派语文”、“苏派语文”、“海派语文”等提法。我以为,教学本身没有地界之分。虽然在某地会因为几个著名教师的突出而聚合某种特色的教学阵容,虽然各地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学理念、教学创新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也有高下之分,虽然地域文化会对教育产生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影响,然而教学不同于文学,因为教育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相似文献   
107.
《(嘉庆)庐州府志》编排合理,内容翔实,资料丰富,“以考据存文献”,为清代方志之佳构。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8.
《鲁滨孙飘流记》说明个人不是历史发展的起点,正好相反,人类文明及其最高成果才是鲁滨孙创造荒岛文明重演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9.
王学典、孙延杰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从顾颉刚的史学成就及与其弟子们的学术传承、私情交往等方面,对顾颉刚及其弟子们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介绍。本文即是从这些内容时该书进行了深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10.
朱彝尊在明末清初,新旧鼎革之际,积极参加了抗清运动,他和顺治十八年的"通海案"中所涉及的反清复明人物交往密切,文章旨在细致描述朱彝尊和他们的交往情况,以揭示朱彝尊早期深刻的抗清意识,和由此对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