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2篇
教育   741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道德规范,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软实力"构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是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文化渊源、自身优势,对于中国软实力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向本真德育回归是现代德育的重要使命。德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人的天性伦常和天理良心为根本和依据。孝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根源、基础和元德,现代学校教育应以孝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石和切入点,构建德育的新模式。这是回归本真德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3.
“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最初表现为对祖先的祭祀,私有制产生后开始转变为孝敬父母。春秋以后,经孔曾孟荀等儒学大师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以及诸子百家对孝的论述共同完成了“孝”在先秦时期的理论体系构建,使“孝”作为一种文化得以确立和传播,并对海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4.
作为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孟子对于如何处理死者形成了自己的丧葬思想,成为其思想体系尤其是民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视丧葬、强调厚葬久丧、反对以人殉葬以及对丧礼的来源、服丧的条件、丧葬的功能与改变葬俗之认识等方面。孟子的丧葬思想反映了其政治理想与道德追求,仁、礼、孝与性善成为他丧葬观的基础。其丧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5.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本刊将举办“老年大学杯”十大孝星优秀征文评选活动,现面向广大读者征文。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孝的地位意义”、“行孝之法”和“孝的教化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孔子的“孝道”。  相似文献   
147.
要继承先秦儒家孝文化的精华,弘扬善事父母、赡养双亲,敬爱父母、敬爱长者等孝道。通过融合性创新,赋予显亲扬名、光宗耀祖,爱护身体、珍爱生命,从义谏亲、父母诤子等内容以时代精神。通过剔除性转换。抽去忠孝合一、移孝于忠,葬之以礼、慎终追远等内容中过时成份,保留其合理成份。通过批判性重构,彻底批判包办婚姻、传宗接代。顺乎亲意、服从长者等糟粕,建立起新型的婚育观和民主平等思想。  相似文献   
14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孝文化有两大突出特征:一个是特别重视对以<孝经>为核心的孝道的研究和传播,主要表现在皇家重视学习、研究和传播孝道,学者对<孝经>等作了大量注解;另一个是在士族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沿袭了汉代的"孝治天下",但更具有虚伪性.  相似文献   
149.
高校培育"孝"文化,应注重营造适于"孝"德生长的校园文化;要加大推进"孝"德教育进课堂的力度,在思政理论与实践环节突出或渗透"孝"德教育内容;发现和培养大学生身边的"孝"星榜样,充分发挥"孝"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0.
中原孝文化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原地区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源地.从上古时期"禅让"制实施阶段,"孝"就已经是选拔接班人的主要标准之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主流的孝文化.汉朝以降,"孝"文化继续发展.纵现"孝"文化几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多样,在社会生活、国家政治、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影响至深至远.从构建和谐社会角度看,"孝"文化对于河南省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