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2篇
教育   744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01.
山东的黄金旅游线是-山(泰山)-水(泉水)-圣人(孔子),也就是说,济南、泰山、曲阜三地一线连接起来,组成山东中部偏西的一条南北向的旅游专线。可是,横亘山东中部的东西旅游线如何规划呢?靠什么将泰山、原山、鲁山、凤凰山、岳阳山、沂山、柘岳山、马耳山、小朱山等圣岳名山,与黄河、黄海串起来呢?答案只能是齐长城。齐长城是齐鲁大地的脊梁,正是齐长城一肩担起了齐鲁大地的山、河、海。  相似文献   
202.
西方哲学对于死亡的解释充满了很大程度的个人性和孤立性,中国哲学却将死亡的解释与家庭、天命紧密联系起来,而将生命赋予了永恒的意义。文章立足家庭以亲子关系为线索,对中西方关于“死亡”的解释进行比较,以期对中西方哲学之间的交流对话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3.
在中国古代,血缘作为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作用十分强大,祖先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末期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形成后的父权与君权交叉重叠的渊薮,于是事父与事君的“孝”、“忠”准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并对后继的中国社会以强势影响。  相似文献   
204.
如果说经典文化,包括诗词在内,向我们少儿普及,没有必要讨论,就应该这样。其实,过去凡是读经都不是泛指的经典文化,都指的是读经尊孔。我们现在转过头来看,儒家的经典,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儒家经典是否还有可取之处?“五四”运动打出孔家店当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肯定是对的。当时自然也有过激之处,就是笼统地否认了儒家,笼统地否认了孔孟之道。现在再回头看,经过“文革”,经过商品经济的大潮,可以说是道德沦丧,甚至是人性泯灭,这都不是东方道德还是西方道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5.
张帆 《现代语文》2005,(7):41-41
古装剧里经常可以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台词,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五福临门”这个吉祥的祝福,那么不孝究竟指的是哪三台?五福又具体包括哪五福呢?  相似文献   
206.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范畴之一.经过数千年之演进,"孝"无论是内容(孝道)还是形式(孝行)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起源上看,"孝"的主要内容包括:"尊祖敬宗"、"事奉父母"、"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等,它都是含有强烈的社会意义.经过了"社会源起"、"家庭转向"两个阶段,现代意义上的"孝"则正向"社会回归"."孝"在不同阶段中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和特点.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变革而带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7.
先秦儒家“孝”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包括赡养、丧礼、祭祀、爱己、博爱等内容,它与忠、礼、义、行相结合,具有强大的政治作用和教化作用.本文通过对《论语》《孟子》《荀子》《孝经》的梳理,全面地论述了先秦儒家孝思想的内涵、特点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8.
窦娥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颇具反抗精神的悲剧女性形象,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她来到世上虽然不过短短二十个春秋,却承受了现实社会强加在妇女头上的几乎一切苦难:她三岁丧母,七岁便作为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典与人家做童养媳,十七岁上完婚,不久丈夫即死,独守空房已三年之久。命运对这个弱女子已够苛刻,但厄运再次降临在她的头上,无赖迫婚不成反嫁祸于人,窦娥为了免使婆婆受刑,屈招罪行而惨遭屠戮。年轻、无辜的生命终被封建恶势力所吞没。  相似文献   
209.
话说公元263年,司马昭灭了蜀汉。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李密成为亡国之臣。公元265年,晋武帝下诏再命李密出仕,先拜其为郎中(尚书省的属官),后除为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占人常云“一仆不事二主,一臣不事二君”,作为蜀汉忠臣,李密自然不愿变节于新朝;但如不就职,无疑会招致晋武帝的猜忌而招致杀身之祸。李密进退两难,他的一番巧妙言辞,一腔至真之情,不仅替自己解了围,而且赢得了晋武帝的称赞——“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还“嘉其诚,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再一次拜读完李密的《陈情表》,为他的巧妙说辞而折服,为他的拳拳孝情而感动。  相似文献   
210.
说“孝道”     
中国与西方关于国家的概念不同,中国以家为国之本,因此孝文化成为经国之大业,可见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为人类世界贡献的最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字从“笋”从“子”,先有“笋”而后有“子”,所以“孝”之本义,乃是爷爷对孙子的教化。孙子不听教化,则爷爷可以用“卜”去敲“支”,这便是“教”。“教”的目的是要弘扬孝道,“孝”的目的是要传延种族。正是这种强大的教化作用,使中华民族作为泱泱大国,绵亘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