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篇
教育   747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张万金 《新闻世界》2006,(12):39-40
苏蓉是一个苦命女孩:6岁那年,母亲死了;高考前夕,父亲撒手人寰。但她又是一个幸运的女孩:即将辍学之时,她意外地得到了一个“企业家”的赞助,得以完成学业。大学毕业那年,苏蓉才意外地知道,那个默默资助了她四年的企业家原来就是她的高中班主任。而此时,教师已经病入膏盲。她感动于老师的善良,深深地爱上了老师,但老师拒绝了,并且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为她觅得了一份良缘……  相似文献   
882.
目前中学生"孝"教育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二是中学生的新变化加大了"孝"教育的难度;三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陈旧;四是学习评价体系存在知行脱离的现象;五是没有专门的"孝"教育教材.文章针对"孝"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发展,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二、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三、更新观念,改变学习方式,注重孝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四、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五、制定专门的"孝"教育教材.  相似文献   
883.
中元节和万圣节存在相似与差异之处。两者的形成发展过程存在着相似的宗教色彩。而在发展长河中,因为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元节习俗与万圣节习俗却截然不同。如今,中元节依然是以祭祀祖先为主,而万圣节却已演变成欢快娱乐的节日。各自背后的价值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人重孝道仁义和西方人重个人自由的文化特点。该文旨在通过万圣节与中元节在来源、习俗和价值内涵上的对比,唤醒国人对中元节乃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884.
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地区自然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孝”的观念发源于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它衍生的丰富内容适应并且巩固这种社会形态。要正确认识“孝”的社会来源,须回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去。立足中原孝文化研究,挖潜中原孝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原孝文化的合理部分,使中原孝文化为当代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5.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非常推崇孔子,自认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因此他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作为儒家学派的大师,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衣钵,而且将之继续发扬光大。他以合礼为经之本,以权变为现实之用,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将孔子礼的思想发扬,形成了自身的灵活性。孟子的灵活性是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积极回应,与孔子相比,孟子的灵活性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86.
李碧妍 《兰台世界》2008,(10):55-56
本文通过分析历代儒家学者对"子为父隐"等五个学案的解释,我们发现,在传世文本中看似存有抵牾的各学案背后,对"孝"的理解最终指归其实是一致的,即"行孝"最终要落实到维护"父之义"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887.
“文景之治”乃“黄老无为之治”,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热门话题,也是史学界的一致共论。本文从微观角度,通过对文景时期的有关政策,贾谊、晁锡在当时所起的实际作用,及各自思想体现等的分析,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88.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孝”面临诸多困境,但发展“孝伦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适时地对传统孝伦理的局限进行必要的批判,建立平等、民主、博爱、广敬、普世、科学的现代孝伦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9.
马吉芳 《考试周刊》2008,(4):184-185
孝在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中源远流长.女性做为其实践主体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试从女性扮演的最主要的三个角色来论述传统女孝,揭示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以便更好地构建和谐家庭与维护社会的稳定,提升女性自尊、自重的修养意识.  相似文献   
890.
对偶婚制度将人的自然性的心理本能转变为孝观念.建立在血缘氏族之上的宗法制社会是孝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社会需要是孝文化形成的动力.统治者的宣扬和先哲们将其理论化的努力都大大推进了孝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