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   262篇
科学研究   19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气候变化预测研究中,陈菊英合理地将天文因子和大气环流、海温、气压、降水、气温等多种交叉学科前兆因子客观地集成,研制成分辨率为4-6级的旱涝预报模型,对变化多端的区域性大旱大涝取得了十多次成功预报。其中包括1978年江淮流域汛期干旱、1991年江淮大水、1996年长江和海河大水、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和东北异常多雨、2007年准河流域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142.
藏北雪灾主要环流特征及其等级划分与评估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971—2000年30a的历史气候资料,总结分析了造成藏北雪灾的主要大气环流特征。并结合那曲地区畜牧业生产实际情况,提供客观全面的雪灾气候等级划分及评估标准,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直观的雪灾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王辉 《中国科学基金》1997,11(4):292-2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中国海陆架环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由青岛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已取得丰硕成果,1996年8月,顺利通过了以苏纪兰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验收。海洋环流是海洋科学最基础性的课题之一,是物理海洋学研究的核心。随着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兴起,伴随长期输运过程的陆架环流已成为近海物理海洋学、特别是浅海环境流体动力学和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当前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4.
莱芜市近30年蒸发量及其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莱芜市近30年来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蒸发量与几个主要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几种减小蒸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5.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罕见的大到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2003年7月29日夜间到30日白天青海境内的一次大到暴雨降水天气实况和灾情,详细分析了这次降水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的特征,并总结出青藏高原东部大到暴雨天气的产生前兆,从而为预报此类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6.
毛燕军 《科技通报》2001,17(1):28-34,40
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其成因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汛期6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之时,副高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999年汛期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高一直处于偏东偏弱状态,副高的位置和强度的偏差对浙江省汛期天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1993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不明显,持续时间长,副高的偏弱和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47.
《海洋环流》课程主要描述海水气候式平均运动状态,是目前国内外海洋科学领域较为普遍开设的课程。本文基于讲授海洋环流课程的经验与实践,论述了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方面的思考,强调海洋环流教学内容需要与先期预修课程进行区别和衔接,增加教学内容编程实践和仿真模拟内容,着重提升学员综合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48.
采用25点低通滤波技术对2006年6月2—3日和2007年8月8—9日渭河流域两次突发暴雨过程环流形势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索渭河流域致洪暴雨形成的中尺度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中低层(700~850hPa)中尺度切变线或辐合是这两次暴雨过程产生的直接影响系统,产生于滤波前中低层弱切变线左侧大约50~100km处;垂直运动的上升支两侧有对称分布的下沉运动中心相对应,证明了中尺度次级环流的存在。垂直次级环流圈的形成促进了上升支强烈上升运动的发展,为强对流和暴雨天气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随着中尺度次级环流缓慢向东北方向移动,强降水区逐渐向次级环流上升支的右侧扩展;正涡度中心向上伸展加强,表明中尺度气旋加深,增强,范围增大,有利于中低层气旋性环流的生成和发展,对暴雨的产生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9.
叶笃正先生为著名的大气科学家,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理论的创始者,全球变化研究的倡导者,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叶笃正文选》收入了叶先生1949年以来约130万字的论文,分为上下两卷,其中上卷为以汉语撰写的学术论文集,下卷为以英语撰写的学术论文集。  相似文献   
150.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又因为严寒,与南极和北极并列,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这片寒冷的高原人迹罕至,交通闭塞,似乎和文明古国没有什么关系。但实际上,青藏高原的出现,对于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文明的产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原让东亚季风不断加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而东亚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