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057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141篇
综合类   165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3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471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550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曦 《神州学人》2008,(12):28-29
2007年12月4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可对于身处以色列的我来说,却亲眼目睹了一个与上帝神迹相关的盛大节日,并且走进以色列人的生活,去感受和体验属于他们的宗教情结,以及寓于其中的人情冷暖。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负面社会现象也进一步发展、恶化,人们的危机感、空虚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这种亟待理想辉照的现实唤起了那些以人文关怀为己任的作家们的焦灼与忧虑,塑造英雄形象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立足点,"英雄"崛起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33.
卡夫卡的《城堡》颇难解读,而对主题结构的剖析则是解读这部作品的一条线索。叙述声音的渐远,乃至隐退;意义追寻的失落以及孤独的无法企及都使主人公K的离奇悲惨的命运在追寻的悖论中得以充分展现。追寻的悖论与失落象征着信仰的缺失,也在昭示着整个人类的困境。  相似文献   
34.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战后南方的缩影,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揭示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衰败.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人物形象的一个缩影,几乎涵盖了福克纳南方情结根源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该短篇小说中的父权制度、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三个方面,希图破译福克纳的南方故土的情感符码.  相似文献   
35.
刘华 《文教资料》2008,(32):4-5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促卿悲剧的成因,传统的看法是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所致,本文却从焦母的"恋子"变态心理作了阐述.认为"恋子情结"是造成焦刘悲剧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36.
备战高考教师的心理调适在备考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备战高考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难度焦虑;二是最后冲刺情结;三是师爱的偏移。  相似文献   
37.
38.
宋代禅僧围绕私人收藏的与苏轼有关的书法、绘画及探访苏轼遗迹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和讨论,以及由此产生的美学和思想话题的辨析体现了他们深厚的苏轼情结。通过读帖、观画,惠洪抒写了他对苏轼忠义精神的推崇、风范气度的钦佩和才学识器的仰慕。居简、大观、宝昙或认为苏轼诙谐幽默的个性与其端正严谨的书法不相侔,或相信他字如其人,或对遭受迫害的苏轼寄寓了深切同情,或尖锐批判构陷苏轼的小人,或赞赏画师对苏轼神态的精准把握。通过访迹,宝昙惋惜遗迹堙没,追忆了苏轼与道潜的友情;居简对苏轼超凡的人格魅力致以崇高敬意。宋代禅僧的苏轼情结反映了其行为观念趋向“士大夫化”,禅宗高度重视苏轼这一重要的文化资源,以利于自身发展并影响了东亚汉文化圈的创作。  相似文献   
39.
王蒙 《同学少年》2013,(4):36-37
我至今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听到过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这一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  相似文献   
40.
《邢台学院学报》2013,(3):87-88
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精神向往。普希金不仅是"文字上的彼得大帝",更是"诗歌世界的先知"。无论是普希金的诗歌精神,还是人生道路,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其内心深处浓厚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