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799篇
科学研究   93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115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2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袁小艳 《语文天地》2011,(13):54-55
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了整个天空,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因为,你老了。——题记都说,人生易老。是啊!天地轮回,长大,变老,再平常不过的事。但,你只有一生,你没有下辈子,所以,每个人的一生,就应非同凡响。  相似文献   
42.
当我遇见你     
我遇见你,在你的迟暮之年。没有典雅高贵的名字,没有可以用来昭告世人的传奇,你的一生就如同门前那条流经百年、亘古不息、毫无波澜的河,低吟浅唱着那一首首乡间小曲。你,是我的奶奶,却也是这辈子我最没来得及好好去爱的人。  相似文献   
43.
玩捉迷藏的时候,大家总是不愿意做抓鬼的那一个。然而有时想想,躲藏的那一个,其实也是很辛苦的。费尽心思想要寻觅一处隐秘的藏身之处,艰难的调整好姿势,试图让自己完全蜷缩起来躲在一个最不易被察觉的小角落,忍受狭小空间的压迫感和肢体的扭曲,在无人  相似文献   
44.
在没有水的时候,各样的生命被死神从领土上驱赶前行,唯一留下来的是土——支撑着所有生命与自己生命的泥土。在最后一点生命被榨干的时候,它们留下最后也是最坚定、最宝贵的意志,用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把这最重要的部分压进自己的骸骨,然后用哆嗦着的、枯瘦的手抹去嘴角最后一点残笑。这时,一个全新的载体就生成了。成片的泥土接二连三地死掉,  相似文献   
45.
深度理解经典文本《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的形象,在文本中莎菲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沉缅于自己心灵的苦痛之中,挣扎冲突最终奋起的心路历程,揭示了那个时代所给予女性的印记。本文以莎菲情感世界的孤独状态为切入点,对莎菲形象作以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46.
食品造型(主要指食品雕刻、凉菜造型、热菜造型、面塑造型、糕点造型)在当今饮食活动中最为突出,它具有典型性。严格意义来讲,只有造型食品才具有审美价值。这具体表现在它的形式美和形式意味上。从形式美上,可以探讨其美的表现;从形式意味上,可以理析其审美价值。这对深化饮食文化的理论探讨,促进饮食美学的构造和建设,促使饮食文化的研究科学化、深入化、系统化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7.
如梦的徽州     
远方依旧。梦一般的恬美。记得吗?那条悠长悠长的雨巷,细雨迷蒙,漫步其中,踏上有节奏感的青石板,聆听细雨倾注之声。凝望着远方。一把油纸伞,一个丁香般的、略带忧愁的姑娘,与你擦肩而过,俊俏的脸上略带几缕羞涩。蓦然回首,转身,望向雨巷的尽头,那个柔弱而孤独的身影渐渐飘向小巷的出口。惆怅,雨帘的  相似文献   
48.
为何追求“语文课的文化意味”?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有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寻常的道理或原则,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条原则往往被淡忘,教学的目的常被降格为知识的获得、分数的获取;教育也显得急功近利,满足于学生表象的道德“臣服”。这些情况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缺失了文化的终极关怀。然而“文化不是可有可无的花瓶,更不是‘吃饱了才有时间去想’的风花雪月。  相似文献   
49.
屈原人格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成为几千年来沉淀在人们心中的人格美的典范。本文试从屈原经历的三个层次的内心冲突(即坚持理想与屈从世俗的冲突,去与留的冲突,生和死的冲突),揭示屈原人格的孤独性。  相似文献   
50.
V.S. 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在作品中,书写第三世界人民寻找文化归属和建设家园所面临苦难时,他采用孤独旁观者的视角。同时,奈保尔艺术化地运用象征写作手法,以加深、加强他的写作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