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2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以变革教学方式来实现育人方式变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程标准只有转化为具体的“学科共识”和生动的课堂实践,才能真正实现育人为本和质量提升。要坚持“学为中心,大道行简”,追求知识共享、情感共鸣、思想共生、生命共舞的“理想课堂”。通过“一课三备、一课三磨、一课三评”等机制创新,追求深度教研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9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了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一些教学建议,设计和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问题解决任务,强调高阶思维过程(分析、综合、评价);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即是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93.
岳红云 《科教导刊》2023,(20):61-63
文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探索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通过类比转化法、总结归纳法、一题多解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厘清知识脉络,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从而引导学生体会高等数学学习的多种视角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优势,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94.
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文章从分析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定期组织学科专业培训、广泛开设师德师风课程、优化高校青年教师考核评价与监督体系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青年教师“三路径”,并分别从“德”“守”“立”方面指出了青年教师发展的“三境界”。旨在将其培养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  相似文献   
595.
四季的轮回,又把我们带到了草木繁茂、生机勃勃的季节,尽管天气躁热,可身为人师,面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却始终要保持一颗清醒、冷静的头脑,不断地探索、反思。前几天,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乡中心小学郭老师的一篇教学反思,让我陷入了深思。  相似文献   
596.
江泓 《河北广播》2006,(4):56-57
频道内部的年轻同事一直叫我“江老师”,开始不过是新来的实习生刚出校门见谁都叫“老师”的习惯使然,可后来真叫出了一些“好为人师”的坏脾气恐怕也是他们当初没有想到的。他们当中有多少人后悔,多少人不服气?不知道,反正一日为师,就要自觉把“传帮带”的工夫做到位,这却是我所奉行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597.
钱锺书先生与晚辈学生交往时,常以平等的恳切的态度相待。他从不好为人师,甚至对自己真正培育过的学子也不愿以师的身份相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水照是我北大的同窗,1964年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时称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文学研究所做研究生,所里指派辅导他的导师就是钱先生。水照多次得意地同我说起钱锺书是自己的导师。但钱先生始终不愿认他这个学生。水照在怀念钱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说:  相似文献   
598.
初为人师的新鲜与激情褪去了,环顾四周,一种无可名状的孤独潮袭而来,曾经的憧憬被淹没了,浪漫的太阳雨终于洒落在坚硬的大地上。猛然发觉,每天面对的课堂平静无波,甚至嚷扰不堪。时常懊恼:为什么我们只能在孩子的世界边缘游荡?为什么我们无法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生活?面对身边的同事,除了点头微笑,大家偶尔还谈些柴米油盐,聊些国内外的新闻,评头论足某个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除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599.
偶像效应     
林希明 《广东教育》2007,(12):117-118
初为人师是在动乱年月,上任的第一天便碰了钉子,我所要教的班——初一(1)班原任课教师去当"政治学徒",已经好多天没有人上课了。刚打过预备铃,我就来到教室门口,教室里乱哄哄的,还有一群学生在外面追逐嬉闹,见此情景,我的心凉了半截。费了九牛  相似文献   
600.
初为人师时     
张杰 《学前教育》2007,(7):45-46
初为幼师时,我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班级常规培养。尽管自己想了很多办法,也用了一些诸如奖励等小招数,孩子就是不听我的,做事无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样干就怎样干。比如洗手,我每天都重复洗手的步骤,孩子们依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我知道训练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说教也不见效,我再也没有别的“高招”了。这时,课题组专门组织我们观摩了实验幼儿园两位老师的半日常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