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1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阅读》2010,(6):F0002-F0002
走过近六十年的风雨,代代人师、万千学子,海门市海门镇中心小学开拓创新,洋溢着蓬勃生机。镇小人以“在成长中展示,在展示中成长”为校训,在新世纪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02.
带班管班最重要的就是"爱心",对学生要捧出一颗真诚的爱心。培养学生要从培养自己做起,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班级实施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603.
爱,犹如明媚、灿烂、充满朝气的太阳,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爱滋润着教育,成为永恒的教育主题。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蓦然回首,为人师已近二十个春秋。回顾默默走过的路途,轻轻敲开心灵的门扉,我意外地发现,留存在心头更多的是师生情。初为人师,我被分配到一个小山村里代课。一个深秋的早晨,我和另一名代课教师带着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深沟挖粘土、和煤饼,以备冬季取暖。我们一路高歌,不知不觉就到了沟底。  相似文献   
604.
在每个弦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藏在每个孩子心中。假如我们抛弃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种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的方法,那时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605.
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逐渐走进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领域。信息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集知识性和操作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这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践的基础。本文重点介绍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06.
青浦一中确立了"以学为中心,为学而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因材施教、以学评教、做学教合一"的新课堂实验基本思想,后经过实践提炼概括为"以预学突破,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教师针对性教学相融合的做学教合一"的新课堂。新课堂"新"在何处?一是教学理念超越传统有效课堂教学的范畴,真正凸现以人为本,强调提高师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二是教学方式摒弃以往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中心,而是以学为中心,基于"预学单"课前、课中、课后做学教合一,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  相似文献   
607.
初为人师时,学生如果一再犯错,我总是抱怨家长不理解、不配合。当自己的儿子上学后,我从家长的角度审视老师的一言一行,又似乎发现学生家长与老师像是两个互不相容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08.
“双减”政策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对教师而言是新的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以学为中心的单元教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笔者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以学为中心尝试探究新知建构类单元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09.
在语文教学中,“活动”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下,围绕学习任务而综合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围绕一个“任务”可以设计一个或多个“活动”。“主问题”是能从课文的整体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出发而设计的能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活动”“任务”“主问题”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既是对新课标精神的落地,也是“学为中心”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10.
学为中心强调教是为学服务,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目前的习作课堂,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脱离。为此,我们应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习作教学框架,采取“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将习作目标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同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表达的冲动;最后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互评等,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