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12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扬长”教育主要是通过改革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模式 ,拓展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张扬学生个性 ,发展学生特长 ,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创设条件。自主发展课程作为“扬长”教育思想的延伸和实践形式 ,是一门综合性校本课程 ,它以自主为核心 ,以发展为目标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2.
新课程需要新的考试观,要实施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实现试题以课程形态呈现,测后评要突出双重性、发展性、人文性。  相似文献   
93.
射洪县太和二小杨俊熙:小学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员、骨干教师,参与《教育与发展》等五大全国、省、市、县立项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4.
柳心欢 《职教论坛》2012,(31):81-83
就"学历"而言,高职院校无法与以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的本科院校一争高低,但高职院校也有其独特的定位与优势,即"学力"培养。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如何把握时机,加大"高学力"教育力度,为国家培养并输送更多更好的"高学力"技能型创新人才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以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例,对"高学力"教育与"技能型创新人才"的目标要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5.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学力成长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学力是由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组成的,显性学力主要是“知识、理解”和“技能”,而支撑其的隐性学力的主要是“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和“兴趣、动机、态度”。应试教育仅仅关注显性学力,素质教育则关注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的统一,更加注重“活动一探究一表现”的教学模式。化学实验在这种模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专家这样说: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功能.它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它具有一定心理功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它具有一定方法功能,它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它具有一定操作功能,它能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6.
平南小学的前身是村校,搬入目前的公建配套校舍后改用现名。据我所知,政府没有给予它超过一般学校的资源上的特殊倾斜,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对口招生地段的居民文化层次也很一般。这样一所学校,在短短十余年中变成了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而且在远近有一定知名度,《平南的"零缺陷"奇迹》为我们揭示了学校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7.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2012年2月23日报道.大阪市市长桥下徼2月22日与市教育委员交换了意见.桥下对未达到目标学力水平的中小学生提出导人留级制度的提案。委员们表示.今年夏天前会给出最终意见。但是。大阪之前几乎没有留级的先例,委员们的意见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8.
用"问题解决"理念贯穿课堂教学,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促使学生创造性学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
众所周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课程标准》中教学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评价观念制约着教师,过分强调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评价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  相似文献   
100.
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九分学力一分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语教学更是如此,必须调动学生全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发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