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127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课型结构、古诗文阅读教学课型结构及其学理分析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将“课的结构”(也就是课堂教学结构)解释为“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它反映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是指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对古诗文阅读教学课型结构的理解。  相似文献   
32.
课堂互动中有效问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方式,属于发展性较高水平的问答。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角度而采取的教学行为。发展性追问在地理课堂互动行为中所占比例不高。究其原因,因发展性追问与问答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灵活生成,故对教师的教学智慧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33.
《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意思是提问题如同砍树,要先易后难关节处要放在最后。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求学者,更适用于施教者。教师的设问,也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对难于理解之处,要精心设计问题,能够启智激趣,能够高屋建瓴,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一定要避免把课堂变成“自问自答”,一定不能把课堂变成“随意设问”。  相似文献   
34.
35.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如何让"问"与"思"不再是热热闹闹的对话,不再是教师在问而有答处"戛然而止"呢?很显然,语文课堂中恰当有效的追问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结合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环节,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36.
37.
董春玲 《师道》2011,(2):53-54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命题,而在我确定要当教师且不再改行的时候,我开始寻找我的自主成长之路。我一直在做,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努力的过程,多年以后我成为了我自己。  相似文献   
38.
陈乐微 《成才之路》2011,(21):50-50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提问可以说是每个教师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这足已看出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计、提问的方式是否恰当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所以在备课当中问题的设计最为教师所重视。追问作为提问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途径之一。如何进行追问,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  相似文献   
39.
有效追问是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富于启发的、动态的连续性提问,是课堂提问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课堂有效追问可以开掘学生最近发展区,是契合学生认知心理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要研读文本,找准追问的触发点,合理设置追问的环节和难度,将学生的疑难点转化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回归语文的本真特质。这既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又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是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此,语文教学应该积极搭建语用实践的平台,引领学生进行扎实而灵动的语用训练。但综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很多教师所设置的语用训练存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问题,致使学生接受着消极的语用训练。为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言语表达,教学要激活学生语言思维因子,以唤醒的方式重新激活学生的认知动力,变消极语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