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2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教育   59963篇
科学研究   1937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749篇
综合类   1128篇
文化理论   113篇
信息传播   4792篇
  2024年   1508篇
  2023年   5355篇
  2022年   4241篇
  2021年   4888篇
  2020年   5341篇
  2019年   5688篇
  2018年   1912篇
  2017年   2621篇
  2016年   1717篇
  2015年   2036篇
  2014年   4633篇
  2013年   3556篇
  2012年   3979篇
  2011年   3989篇
  2010年   3132篇
  2009年   2739篇
  2008年   2917篇
  2007年   2061篇
  2006年   1596篇
  2005年   1314篇
  2004年   1272篇
  2003年   939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考试周刊》2018,(A4):44-45
在统编教材的使用中,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依着"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紧扣单元训练重点及课后练习,明确了教什么。依据不同学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用创新的理念,采用有梯度的教学策略,构建思维课堂,让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潜心会文、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学生"悟"得其神,"练"得其法,既落实"语文要素",又根植"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2.
《考试周刊》2018,(62):137-138
当前,整个历史教育界都在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是从根本上进行课业负担的解放。在当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大背景下,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做到减负增效,这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3.
杨文娟 《亚太教育》2020,(2):152-152
中职英语学科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意识和观念,通过英语教学资料的整合、课堂教学过程的改变,以及教育教学策略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4.
3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但是对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本文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6.
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元祥 《教育研究》2020,41(4):4-15
  相似文献   
37.
教学质量检测的命题导向引领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促成教学行为的转变。因此,积极探索编制试题的宗旨、转变测试题的立意取向至关重要。目前,以核心素养作为统领理念进行的课程改革,使得命题的指向不仅着眼于能力的考查,关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而且着重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水平、思想方法和经验的建构情况。  相似文献   
38.
检测反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和价值。但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轻慢检测反馈,甚至以应试教育的口实否定检测反馈。真正意义上的检测反馈能够让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得到灵活应用,能够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9.
4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劳动教育,这是促进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而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劳动教育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