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甘肃教育》2010,(12):33-33
如今,宅之流泛滥成灾,不是“家里蹲”,就是“文化宅”。但是“宅”成极品,宅到浑然天成的人却不多。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宅男”,他们宅功了得,内力深厚到万人景仰的地步,恐怕就连号称最先兴起“御宅”风潮的老外看后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似文献   
12.
宅男 宅女     
褒贬不一的“宅文化”正在世界各地流行着。这种现象令某些人无法理解,尤其当他们看到有的人竟然能对着电脑如此投入地又哭又笑,却不肯跟周围现实生活中的人说句话。而真正的宅人通常懒得计较这些事情,对他们而言,坐在电脑前,连接上互联网,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宅着”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每个上网的人,都有“宅”的可能性。这个测试。就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究竟有多“宅”的利器。请君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3.
陈超 《东南传播》2012,(3):10-13
作为"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相互妥协的产物,近年来在台湾本土发展起来的"宅男女神"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引起了两岸社会不小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台湾"宅男女神"外貌特征、宅男受众群体特点,及其大众媒介呈现方式的检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指出,在"宅男女神"现象中,"宅男女神"依旧是父权社会下男性对女性性迷思的产物。同时,作为注意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宅男女神"在大众媒介的刻板印象与扭曲下,成为物化后的男性消费品。  相似文献   
14.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总能唤起我们对儿时的美好回忆。然而对于我来说,它更多的承载着我一段感悟教育意义的温暖小故事。进入中高年级,我发现班里的女生有了自己固定的小群体。课间、体育课、午餐、宿舍里,她们三三两两,谈论着属于她们的话题。让我格外注意的是由此引发的一件件不愉快的事情。就以427宿舍的6个女生为例,她们在分成两个小团  相似文献   
15.
宅男宅女是指不想上学、作息时间不稳定、极少出宿舍与他人接触交流、常常独来独往的人,其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多开展各类活动,让宅男宅女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合理使用电脑,参加实践活动,使其走出"宅居"生活.  相似文献   
16.
周婷 《新闻天地》2010,(6):59-60
“你是谁?”“我是QQ的爸爸。”“那我就是QQ的妈妈。”这样的对话,当时一定让坐在电脑另一端的马化腾未来的老婆感觉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7.
徐星 《上海教育》2015,(8):58-59
The Wey Ecademy的课程"应试"味道很重,几乎是围绕着iGCSE、A-Level、IB等几个资格考试体系建立起来的。英国媒体近期报道,英国最快将在2015年9月开办全国第一所虚拟的自由学校(政府出资、自主运营)——The Wey Ecademy。无独有偶,近日有日本媒体报道,去年日本因心理原因拒绝上学的学生多达12万,东京2015年将设立首所"虚拟学校",让"宅男""宅女"可以躲在家中化身虚拟人物,用手机远程上课,并与同学交流。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也影响着教育。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催生出了"翻转课堂",学生在网上听课,到实体课堂讨论。近两年又有一股风潮在一些国家的教育界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持续深刻变革,利益格局广泛调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冲击,给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挑战。当代中国大学生思维活跃、见闻广博、崇尚独立、追求个性,但存在着实际参与社会行为较少、体制内参与严重不足、政治认知不够,"啃老族""网瘾族""月光族""宅男宅女"等现实问题越来越严重。美国高校服务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19.
开怀一笑     
《少年文摘》2015,(1):110-112
迟到的理由某天,同桌上课迟到,班主任恼怒地问:"为什么会迟到?"同桌:"因为房间太乱,我没有整理。"班主任:"所以你宁可不上课,也要在家里收拾房间吗?"同桌:"不,是我妈说我床上的东西堆得太多了,她翻了一翻没找到我,就以为我已经去上学了!"真理路过幼儿园,听到两个小朋友的谈话。第一个小朋友说:"为什么挑食的都是孩子,家长怎么都不挑食呢?"  相似文献   
20.
鉴于网络时代对"宅族"产生的深远影响,笔者从消费主义、眼球效应、娱乐主义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媒体在建构"宅族"形象中过于重视经济效应且过度营造娱乐化氛围。因此,媒体有必要利用自身公信力,在"宅族"媒体形象的建构上,更加客观与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