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50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84篇
体育   192篇
综合类   123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7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从钱谦益到陈寅恪:古典诗歌解释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来受到当代人注目的陈寅恪的诗史互证方法,关联到从清初到现代的一个最重要的古典诗歌解释系统,这个解释系统萌芽于宋代的杜诗解释学,在中国学批评中,则属于“情志批评”。  相似文献   
22.
赵文毓 《兰台世界》2016,(4):134-136
宋代书籍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搜访与献书、购买、赐书与赠书、战争是最主要的途径。搜访是政府层面进行的图书收集工作,献书则是下层对此的响应。购买是满足阅读需求最基本的方式。赐书是政府行为,对内与对外各有其特点。赠书则存在于亲朋故友间,旨在传承书籍或交流感情与学问。书籍传播对内使得文化昌盛,对外则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繁荣与巩固。  相似文献   
23.
~~细读文本与理论阐释——读李旭《唐宋词研究》@叶帮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相似文献   
24.
本文在前人研究苏轼豪放词的基础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了苏轼豪放词成熟于密州的新观点。其依据是:一、苏轼自幼受其父文学要有为而作的影响,在未踏入政坛文坛时就有革新北宋时期浮艳文风的思想;二、苏轼在守密之前已对婉约派词风深为不满,已尝试写作言情言志的非男女恋情的新词作;三、守密时,适逢朝廷对王安石变法有看法,变法派有些失势,故苏轼以为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于是豪放词便应运而生;四、从文学创作思想未考察,苏轼守密时只不过是把文学创作当作是抒怀言民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25.
有宋—代疾疫爆发频繁,严峻的形势促使宋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应对,从京城到地方再到军队,处处都有与疾疫抗争的记载,其中不乏一些经验之谈值得我们注意。另外从具体措施上讲,宋廷采取了遣医、赐钱、给药、颁医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成功抑制了疾疫的蔓延。  相似文献   
26.
两宋妇女离婚、再嫁较为普遍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无论从妇女离婚、再嫁的现象还是从再嫁的原因看 ,我们都可以找出一些未从妇女本身考虑的因素。所以 ,我们不能把两宋妇女离婚再嫁较为普遍作为宋朝妇女地位较高的依据  相似文献   
27.
《夷坚志》不仅是一部内容广泛,神奇怪异的志怪小说集,而且是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从《夷坚志》所展现的商业活动可以看出,宋代经商风气盛行,不同社会阶层纷纷参与其中,商业体系日臻成熟,商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8.
作为断肠诗人,朱淑真的作品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情感历程,同时保存了众多宋代的节日、饮食、服饰等各种风俗。这些风俗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生活状况,又为断肠诗集增加了丰富色彩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学术史角度介绍宋代韩愈文集校注的主要成果,评述宋代韩愈研究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相似文献   
30.
贝金铸 《现代语文》2006,(11):14-15
王令(1032—1059),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亲失养,寄食于游宦广陵之叔祖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王令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他一生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为业,往来于瓜洲、天长、高邮、江阴等地。王安石对他极为赏识,认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王逢原墓志铭》)(1),誉之曰“窃以谓可畏惮而有望其助我,莫逾此君”(《与崔伯易书》)(2)。正因为才高命蹇,加上他无心仕进,其理想抱负一寓于诗歌之中,自有一股回肠荡气之风,其千古名作《暑旱苦热》就足以孤篇横亘全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